[罗大佑]首页/精彩乐评/音乐里的故事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中午下课走在南京路上,学校广播台传来《亚细亚的孤儿》的曲调,微风轻拂那淡淡却又化解不开的愁绪,一下子便令我走进这歌声里去了。我想起同样的感觉也发生在去年大连的春天,那是一节社建课的间隙,听到八队的女生合唱《光阴的故事》,我至今记得有一种从没有过的、未可名状的感动充溢在我的心间,思维暂时地定格在那怨艾而执着的歌声里面。我注意到周围的同学也为这歌声所感染,每个人都在听,每个人都在感觉,“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最是这一句,伴和着窗外瓦蓝的天和风中摇曳的丁香,很深地种在记忆里面,那天下午我破例没有睡觉。

也许是从这首歌开始,我认识了这个人——罗大佑。常常我会想,有这样的歌:它的歌词也可能表会得并不令你一目了然,但你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情绪蕴于歌曲之中,而这样的情绪交织在你的左右,访问着你的情感,它产生出来的是超乎歌词或是曲调的力量,罗大佑的歌很多属于这样的类型。我不知道我在听了若干首他的歌以后是不是真的就听懂了,然而我知道,他的每一首歌都会令我有丰富的联想,我会用自己的所知来体会,试图寻找他歌曲里的答案,这样的想象空间其实正是由他的音乐所构筑。就是那首《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我想不是彼时的台湾人,我不会经历那样的“孤儿”感,当然也不会有罗大佑歌声里的悲情伤感。罗大佑没有刻意告诉你那样的故事,他用他的音乐来影响到你,我不了解但我理解了故事中的角色:他们失落了他们的渊源,他们的前程里看不到将来的路,遗失了一切认同,遗失了所有依赖包括他们的祖国,这样的悲哀其实是不可言喻的。

悲剧的色彩似乎贯穿了罗大佑的许多作品,《爱人同志》是一个明例,“在这拼杀斗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保护自己,让我相信你的忠贞,爱人同志”。时空的运行进入了一个很令人们尴尬的情境:真的,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匮乏到连“爱人”都要以“同志”相称,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悲哀,罗大佑在音乐里放进了这样的故事。然后我听到的是《恋曲1990》,没有惯常情歌的浪漫,因为加注在我心头的是青春韶华行将逝去的难以言传的痛楚,我清楚听到的是罗大佑。

在我的感觉之中,罗大佑给人印象最深的依然是他最初的困惑,其实这样的困惑在今天的我们也许正在发生——经济起飞,整个社会都在积极追求财富,追求生活的品质、经济的繁荣。《鹿港小镇》里罗大佑那句悲恸的呼喊,“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人不断在追求进步的过程,其实也不断在抛去过去的束缚,有时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被抛弃了,罗大佑对此提出质疑,同样是以音乐的形式,他希图使人们明白:生活里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永远不会被财富、繁荣,或好的生活所替代;对我们,比如说善良,比如说诚实,比如说友谊,它必须使人真正相信,它才能够存在下去。今天的大学生有着太多的困惑,社会没有提供象书本中那样的理性秩序,分配的不公、价值的转向、道德的倾覆、热情的消退,我们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那是该由我们的心灵来告诉自己。

每一次听到《鹿港小镇》,我都会这样地想,一如每一次我听《闪亮的日子》。我便决意继续“不合时宜”的理想前程,我珍惜自己的年轻岁月,我愿那当中写满欢笑和哭泣,虽然是一首古老的歌,但总有人听,也总有人和。罗大佑的歌是一篇篇风尘刻划的生命遗稿,我把人生的理想寓于他的音乐理想之中,我不知道这世界未来的主人翁是谁,可是我知道我能永远听到那样熟悉的,哀婉却执着的光阴的故事。

其实只要你倾心去听,

你也会听得到。

(原载《苹果树》,复旦校园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