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首页/精彩乐评/想到“同情”……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L
u
c
r
e
t
i
a

 

说起这个话题,我自己先就混乱起来,转的两个贴子,是跟这个话题有关,也是让自己先梳理一下思绪。

首先,会想到昆德拉关于“同情”的说法。记得他在《生命……》曾经说,“同情”是有两个层面意思的词汇。一是居高临下,一是感同身受。前者是矜持的,其实根本没有“同”过情,后者才真的不枉了“同情”这个词。

之所以提起来这个,是因为其实我们不论和四大天王还是和歌剧芭蕾的爱好者,都是有“同”这个喜爱之情的基础的。然而,让我推己及人的检讨一把:我即使不伐异,也是有老掉牙所谓的党同的倾向的。——希望及不到人。:)

然而,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骄傲终究是好的,起码让这种喜爱显得很纯粹,这个坛子常来常往的一些人,应该是为老罗,为自己喜欢老罗而骄傲的吧?也因此,其实我们很可以怀着真正的“同”情来看目下的孩子们,对四大天王也好,对其他人也好的,的喜爱。我们可以批评四大天王,批评台湾歌坛商业,但是,我们不可以批评别人的喜爱,只要够纯粹,那就是一种之的尊重的感情。

再说,老罗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什么的,但是老罗感动我们的,首先是他不回避和我们一样的不完全。“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听着这样的歌词,是和镜子里的自己猛然一撞的错谔,于是明白过来自己多不完全,有多粗糙的灵魂,又是多么渴望和同类彼此拥有。我是可以看到老罗把“同情”放进了他的音乐,“感同身受”的“同”,“同”音乐里面的故事和人,也“同”音乐外面的我们,的情。

扯开两句,最近在演唱会的之前之后,看到老罗,大家都说他不如以前愤怒,很有些人似乎为了这个愤怒起来,蛮搞笑的。我一直以为,愤怒虽然是一种力量,但绝对不是一个人最后可以皈依的那种力量。老罗46岁了,在这个年龄,他越来越平和通透,音乐里面的视界越来越开阔,这样子真是有说不出的好。

类似“同情”,说到这个话题,我立时想到还有亦靓的那句“自我的经典”。这是她一个乐评系列的标题,在题记中,她解释说“也许歌曲的好坏是有标准的,因为有制作水准、歌词、旋律、人声表现等方方面面的客观指标,可是,如果那个标准不符合你的心灵的感觉的时候,请相信你自己”,深以为然。

(可能我自己是比较没有责任感的那类,所以……晴朗老兄不好意思了,我觉得你对音乐的评论有的时候太有使命感了,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不妨跟一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的。)

对老罗对我们来说,达明老黄对我来说,最早的被击中的感觉难道不是来自“好听”本身吗?至少我自己,不会因为这首歌承载了某些意义而去喜欢,音乐,必须好听,就象小说必须好看……否则,对不起,我拒绝自虐。于是,关于意义的讨论每每令我觉得牵强,我们沉迷的东西不传世又如何?这又何妨于我们耽溺其中那一刻的心甜意洽?所谓传世,总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了,真是……关谁筋疼的事情了。同样的,别的人“兴奋到变形的扭曲的脸”也不关我的筋疼。:)

(这样说,可能也太消解崇高,总觉得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不是太积极健康。)

该收笔了,不知道说清楚没有,也不知道自己的“同情”又是不是同样有居高临下的意思。

希望上帝如果来这个坛子,不会因为我的贴子笑岔过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