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友沧州江月给我的一篇文章,我很喜欢,今天带给大家。
我们是因为罗大佑认识的。
第一次听到大陆歌手成方圆翻唱罗大佑的《童年》,从此他的歌曲便伴我成长。每当自己迷惘、孤独、悲望时,他做从深巷中幽幽走来,抚慰我寞寞的心灵,让我擦亮眼睛,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灿烂的明天;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热爱自己。
罗大佑是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就他的音乐,无论是深情低吟,沙哑的道白,以及略带摇滚的风格,都在证明着,他那最传统民族化的东西。他所表现出来的文字功底,尤其是所关注的内容。一直叙说着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歌者忧郁的民族沧桑。《亚细亚孤儿》、《东方之珠》、《皇后大道东》、《首都》、《未来主人翁》等,都是他对自己种群的近乎痛爱的自白。《乡愁四韵》、《船歌》等又是自己一览无余的游子之吟。我们所接收到的是那种难以割舍的同根同族同手足的情意。
第二罗大佑是社会的,历史的。他亲眼目睹了这个变革时代所带来的颓废和震颤并且表达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之中。这正是他高于同时代歌坛另一顶级人物李宗盛的地方。《鹿港小镇》就说明了一切。新工业革命的突然而至,人们恐惧的游离的思想,伤感无奈,当他们成为过去的时候,罗大佑已用诗人的触角敏感而到位的全程记录。从杜甫的诗中我们知道“家书值万金”,而从罗大佑的歌中我们也永远记住“挖走了红砖,砌上了水泥墙了现代人。”
同时,罗大佑也注定是位社会批判家。《之乎者也》、《未来主人翁》、《72变》。和鲁迅一样,早年他是一名医生,后来才改了行。更象鲁迅一样,作品受到当局的封杀。面对叫嚣的台独势力,骂当局是条狗,在现场剪毁自己的某大国护照。激情与战斗力,成就了他华语乐坛上不可憾及的地位。看鲁迅的《祥林嫂》,同样罗大佑给了我们《台北红玫瑰》。由于他的《童年》及《之乎者也》受到的打压最终离开台湾来到香港。
勿庸讳言,罗大佑的情歌写的也是最棒的,他的情歌题材广泛,不落俗套,可以说首首都是经典。从恋曲80到2000,从《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到《滚滚红尘》,别人的歌十句顶一句,他的歌一句就能破解十句。
想他的黄色情结,便想起候德健的《龙的传人》;想起他的激情,便想起崔健的《一无所有》;想起他诗一般的摇滚,想起老五的《梦回唐朝》;想起他的情歌,便想起李宗盛的《爱的代价》;听他的歌还能想起他的学生小人物郑智化,音乐之狼刘秦齐秦,以及大陆唱着极乐世界的《郑钧》等等。
在中国近代,有三人对我影响最大,毛泽东,鲁迅,罗大佑。他们给了我父亲般的思想上的终极关怀,给了我正确的民族观,人生观,感情观。
父亲也渐渐的老了,经常听到看到人样议论此罗大佑非彼罗大佑呀,罗大佑只是愤青而已,罗大佑离我们远去。每每听到这些我无言以对,甚至于不敢看罗大佑的演唱会上做秀煽情。但我相信,大伙都是喜爱罗大佑的歌的,只是又有的新的要求。我只好发个小帖子,写上:蛋好吃足矣,何必要求下蛋的鸡呢!然后,悻悻走开。三毛离开人世时,罗大佑写了一首《追梦人》以示感念,把悼文写成这样,仅此一家。我有时也想,罗大佑会不会真的有一天老死而去,到那时自己还能不能写出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即使写得出,是否比这篇还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