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帖]崔健发布关于窦唯闯新京报事件的声明和看法

[转帖]崔健发布关于窦唯闯新京报事件的声明和看法

崔健发布关于窦唯闯新京报事件的声明和看法
2006年5月18日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窦唯出于对媒体报道不满而闯入新京报报社,砸坏电脑和电视并纵火点燃汽车,并被派出所拘留之后,音乐圈内人纷纷发表看法,有媒体报道崔健关于此事件的看法,对此,崔健通过新浪娱乐发布声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全文如下:

  首先,我要在此声明:目前,媒体上关于我对窦唯事件的所有看法和行动都是谣传,迄今为止我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关于此次事件的正式采访。

  对于以实际行动为窦唯做些什么,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作为被媒体伤害的艺术家,窦唯通过个人的苦肉计,引发了我们对艺术家、公众和媒体之间关系的深切思考,我们应该呼吁新闻立法,新闻需要(也应该)保护艺术家的隐私。

  窦唯事件究竟属不属于纵火?窦唯“纵火事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自有法律评判。他在艺术家和媒体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情绪化的行动固然不可取,但窦唯事件的积极之处至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普法教育。窦唯以身“普法”,就是要告诉社会:希望社会、媒体,都能给艺术家以一个应有的隐私空间。他并没有逃避自已应负的法律责任。事件发生后,窦唯一直在现场,并且是自己主动报的案,很配合地随警方一起离开,但媒体并没有对此细节进行披露。

  事实上,窦唯并没有对任何人、任何机构造成实际威胁和损害。对于他的过激行为,如果能给予全面考察,就不难看出他是在以行动抗议个别媒体对于艺术家的不尊重。因此,对于窦唯是否应该定罪,是值得司法机关予以考虑的事情。如果《新京报》能及时、坦诚地与窦唯交流,也就不会发生“纵火事件”。《新京报》对事件的态度,令人企盼。

  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那些未经证实便转载虚假报道的媒体,是否也应该同样承担法律责任?对舆论监督的媒体是否也应该进行舆论监督?对记者的素质是否也应该建立考核制度?他们是否也应对他们所制造的虚假新闻造成的恶性影响承担责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

  崔健

  2006年5月18日

TOP

[转帖]崔健发布关于窦唯闯新京报事件的声明和看法

崔健发布关于窦唯闯新京报事件的声明和看法
2006年5月18日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窦唯出于对媒体报道不满而闯入新京报报社,砸坏电脑和电视并纵火点燃汽车,并被派出所拘留之后,音乐圈内人纷纷发表看法,有媒体报道崔健关于此事件的看法,对此,崔健通过新浪娱乐发布声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全文如下:

  首先,我要在此声明:目前,媒体上关于我对窦唯事件的所有看法和行动都是谣传,迄今为止我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关于此次事件的正式采访。

  对于以实际行动为窦唯做些什么,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作为被媒体伤害的艺术家,窦唯通过个人的苦肉计,引发了我们对艺术家、公众和媒体之间关系的深切思考,我们应该呼吁新闻立法,新闻需要(也应该)保护艺术家的隐私。

  窦唯事件究竟属不属于纵火?窦唯“纵火事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自有法律评判。他在艺术家和媒体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情绪化的行动固然不可取,但窦唯事件的积极之处至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普法教育。窦唯以身“普法”,就是要告诉社会:希望社会、媒体,都能给艺术家以一个应有的隐私空间。他并没有逃避自已应负的法律责任。事件发生后,窦唯一直在现场,并且是自己主动报的案,很配合地随警方一起离开,但媒体并没有对此细节进行披露。

  事实上,窦唯并没有对任何人、任何机构造成实际威胁和损害。对于他的过激行为,如果能给予全面考察,就不难看出他是在以行动抗议个别媒体对于艺术家的不尊重。因此,对于窦唯是否应该定罪,是值得司法机关予以考虑的事情。如果《新京报》能及时、坦诚地与窦唯交流,也就不会发生“纵火事件”。《新京报》对事件的态度,令人企盼。

  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那些未经证实便转载虚假报道的媒体,是否也应该同样承担法律责任?对舆论监督的媒体是否也应该进行舆论监督?对记者的素质是否也应该建立考核制度?他们是否也应对他们所制造的虚假新闻造成的恶性影响承担责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

  崔健

  2006年5月18日

TOP

窦唯事件之后会怎样?
 
何东 北京青年周刊 06/06/01

  窦唯被公安拘留的次日,我接到“粉丝网(www.ifensi.com)”的邀请,邀我去网站聊聊窦唯事件。当即本能的反应就是推辞。因为怕得罪谁不敢去说?不是。因为,事发第一现场,我不在;而从报纸、网上得到的消息报道是:窦唯去某报社找记者、砸电脑、烧汽车;之后的结果是:“窦唯涉嫌纵火已被处以刑事拘留”;该报社也已发表了对此事表态的声明;被烧车的车主,也发表了自己的声明。我再三说明原因之后,网站仍然坚请不懈,我想:去就去,但如果让我也跟着媒体的一片“打倒”后边学舌,断然不可。可要是让我回忆一下娱乐八卦的种种不实报道,这几年又是如何失去公众信任度的,那倒是我希望掺和几嘴的话题。

  之后去了网站,我就先从自己说起,作为记者,我以前是如何数次狠狠吃过同行不实报道的哑巴亏的。比如我在某一场合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之后,结果从次日开始,我就成了八卦报道上的小丑。然而对整个事件经过的完整、全面、准确的报道,一篇也没有。接着我又继续回忆,“法国观众起立鼓掌38分钟”是媒体瞎编的吧?傅彪住院时假死的消息,也是八卦凭空捏造的吧?所以,在断章取义、无端传闻、翻云覆雨的媒体背景之下——我根本无法相信它们何时是真何时是假,甚至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既然已经没有起码的报道准确性和公正性可言,又何谈新闻的权威性?

  接着我又引用一位笔名“侃子”的读者,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今年央视体育节目曾播出一条新闻,男篮教练闵鹿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场质问《XX报》的记者:‘你是《XX报》的吧,昨天的那篇报道你是怎么写的?咱们根本就没见面,你怎么就写我——一脸轻松——地回到北京了?’《XX报》的记者急忙搪塞:‘某某网上就这么写的。’”而这家报社,恰恰就是窦唯事件的发源地。所以我说:仅这一条就已经足够了。之后再任凭报社如何发表义正辞严作无辜状的声明,我也不信它了。这就好比,我和“侃子”同在一个办公室,我趁他不在偷了他一回钱包。之后,如果我当着众人声明:我何东做人如何清白;只要有“侃子”站在身边,他就一定会对我报以微笑——而这种笑,肯定比打我一顿还要具有格外喜剧效果的杀伤力。

  之后,主持人又问:你对窦唯被公安拘留有何评价?我说:“我觉得窦唯这次的行为挺值的。因为据我历来对媒体的了解,今后所有主编都会警告手下记者,不要去招他。窦唯用拘留十五天至少可以换来一度的清静。”既能惹事可又特别胆小不敢承担责任——这就是当今相当一部分娱乐八卦媒体的特点。不是老说要以“安定团结为中心”吗?那么好,有哪家报社还愿意没事找事呢?

  这边网站刚聊完,第二天,南方一家大报又来电话采访,让我谈谈,各个新闻媒体,会不会从这次窦唯事件当中,吸取和接受一些教训?

  我说不会。根本不可能。窦唯刚刚被拘进去,李亚鹏不又因为护着怀孕临产的妻子不被狗仔队追拍,与记者发生冲突,而且还弄到流血了吗?所以,八卦与狗仔们,还将前赴后继,放心,日后比窦唯事件更恶性的事件还会照样发生。这是我的预测和判断。只要没有《新闻法》及其他相关联的法律出台,类似事件只能越来越恶性——直到“娱乐至死”。

  记者于是又问:就不能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呼唤一下记者们的良知吗?我反问:报纸上自说自话地呼唤从业良知的次数还少吗?而且为什么越呼唤,反而情况越糟糕呢?举一个例子:公家把5000万现金搁在我家里,然后不加任何法律约束,只对我呼唤良知和口头教育“五讲四美”,那么肯定,我马上就会拿这些钱去豪华消费了。所以,重要的是得有法律约束,非常完整严谨的新闻法。否则,光凭良知的呼唤,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但对窦唯最后的过激行为方式,我稍微持有一点异议。因为他没有做到:在有效地对不实报道作出抵抗时,首先计划好对个人的自我保护。话说到此,我拐弯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以启发今后可能遇到此类八卦伤害的当事者——

  大约在十年前,有一次我在杭州机场等飞机回北京,结果误点了。开始两个小时还可以依靠理智忍受,可四个小时过去了,嘿!机场连“故障广播”都停止没声了。就憋在那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还不准出去,人的情绪忍耐绝对是有限度的,开始是焦虑,然后就有乘客进入了狂躁状态。于是,有很多人站起来不断叫喊并拦住机场工作人员追问甚至吵架。可之后,所有机场相关人员都躲了起来。我于是开始用心想招了。候机大厅里到处都有那种铝制的细长垃圾桶,好,我拿起一个,就开始使劲往地上敲。马上就有保安和警察赶到:“你想干什么?”“你们把我抓起来吧,我已经憋在这里实在受不了了,只要你们不搭理我,我就接着敲。”最后我被带到另外一个小厅,本来还以为他们真要拘我呢;结果是,他们派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地勤专门安慰我并且看着我,害怕我有更进一步的过激行为。有这样一位漂亮姑娘陪着我闲聊,情绪马上好了许多。又过了一个小时,开始发方便面和矿泉水了。我说:“我吃不了这些,情绪不好,恶心。”漂亮女地勤提议领我去转一转,缓和一下情绪。无意当中走进一个房间,好嘛!有几位女性机场地勤,正有说有笑地在一个烤炉上煎火腿肠还有烙饼呢!这一下我心里的火又拱起来了,顺手抄起旁边一杯水,就往烤炉上的食品泼!那几位女地勤骂我“无赖”,可她们的东西,已经被我泼得不能吃了。我于是开始自己大吃。逗得陪着我的那姑娘直乐,说:“你这人也太过分了!”“如果我不过分,你们会搭理我吗?”“如果一直都不搭理你,你会不会砸玻璃?”“肯定不会,那样你们就真有理由抓我拘留我了。我之前早就想好了,砸垃圾桶,违规但肯定不犯什么法,可你们却马上就必须注意我,而且得过来阻拦我并且得管我。就算我砸坏了那个桶,我肯定赔得起。”那次杭州误机的最后收获就是,那女地勤还给我留了电话,并且告诉我,再到杭州机场碰上误机,就给她打电话,但别再砸东西了。

  把这件真实经历讲完,主持人笑着问我:没有人说你是疯子? 我告诉她:没有。因为整个过程,我都是在有说有笑当中完成的。所以,仅从这一点而言,窦唯的为人做事,都要比我单纯得多,可由于个性直率所以行为太过激了。因此我说,在当今社会面对许多事情时,也包括对付媒体,真诚是绝对前提,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狡诈才成!因此人在实施任何行为之前,必须要考量后果,充分计算如何保护自己。我个人认为,除了砸电脑和烧车之外,至少还有十种办法,既可以逃避拘留,同时也完全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时候,人一定要记住:手段大于目的。

TOP

窦唯事件之后会怎样?
 
何东 北京青年周刊 06/06/01

  窦唯被公安拘留的次日,我接到“粉丝网(www.ifensi.com)”的邀请,邀我去网站聊聊窦唯事件。当即本能的反应就是推辞。因为怕得罪谁不敢去说?不是。因为,事发第一现场,我不在;而从报纸、网上得到的消息报道是:窦唯去某报社找记者、砸电脑、烧汽车;之后的结果是:“窦唯涉嫌纵火已被处以刑事拘留”;该报社也已发表了对此事表态的声明;被烧车的车主,也发表了自己的声明。我再三说明原因之后,网站仍然坚请不懈,我想:去就去,但如果让我也跟着媒体的一片“打倒”后边学舌,断然不可。可要是让我回忆一下娱乐八卦的种种不实报道,这几年又是如何失去公众信任度的,那倒是我希望掺和几嘴的话题。

  之后去了网站,我就先从自己说起,作为记者,我以前是如何数次狠狠吃过同行不实报道的哑巴亏的。比如我在某一场合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之后,结果从次日开始,我就成了八卦报道上的小丑。然而对整个事件经过的完整、全面、准确的报道,一篇也没有。接着我又继续回忆,“法国观众起立鼓掌38分钟”是媒体瞎编的吧?傅彪住院时假死的消息,也是八卦凭空捏造的吧?所以,在断章取义、无端传闻、翻云覆雨的媒体背景之下——我根本无法相信它们何时是真何时是假,甚至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既然已经没有起码的报道准确性和公正性可言,又何谈新闻的权威性?

  接着我又引用一位笔名“侃子”的读者,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今年央视体育节目曾播出一条新闻,男篮教练闵鹿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场质问《XX报》的记者:‘你是《XX报》的吧,昨天的那篇报道你是怎么写的?咱们根本就没见面,你怎么就写我——一脸轻松——地回到北京了?’《XX报》的记者急忙搪塞:‘某某网上就这么写的。’”而这家报社,恰恰就是窦唯事件的发源地。所以我说:仅这一条就已经足够了。之后再任凭报社如何发表义正辞严作无辜状的声明,我也不信它了。这就好比,我和“侃子”同在一个办公室,我趁他不在偷了他一回钱包。之后,如果我当着众人声明:我何东做人如何清白;只要有“侃子”站在身边,他就一定会对我报以微笑——而这种笑,肯定比打我一顿还要具有格外喜剧效果的杀伤力。

  之后,主持人又问:你对窦唯被公安拘留有何评价?我说:“我觉得窦唯这次的行为挺值的。因为据我历来对媒体的了解,今后所有主编都会警告手下记者,不要去招他。窦唯用拘留十五天至少可以换来一度的清静。”既能惹事可又特别胆小不敢承担责任——这就是当今相当一部分娱乐八卦媒体的特点。不是老说要以“安定团结为中心”吗?那么好,有哪家报社还愿意没事找事呢?

  这边网站刚聊完,第二天,南方一家大报又来电话采访,让我谈谈,各个新闻媒体,会不会从这次窦唯事件当中,吸取和接受一些教训?

  我说不会。根本不可能。窦唯刚刚被拘进去,李亚鹏不又因为护着怀孕临产的妻子不被狗仔队追拍,与记者发生冲突,而且还弄到流血了吗?所以,八卦与狗仔们,还将前赴后继,放心,日后比窦唯事件更恶性的事件还会照样发生。这是我的预测和判断。只要没有《新闻法》及其他相关联的法律出台,类似事件只能越来越恶性——直到“娱乐至死”。

  记者于是又问:就不能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呼唤一下记者们的良知吗?我反问:报纸上自说自话地呼唤从业良知的次数还少吗?而且为什么越呼唤,反而情况越糟糕呢?举一个例子:公家把5000万现金搁在我家里,然后不加任何法律约束,只对我呼唤良知和口头教育“五讲四美”,那么肯定,我马上就会拿这些钱去豪华消费了。所以,重要的是得有法律约束,非常完整严谨的新闻法。否则,光凭良知的呼唤,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但对窦唯最后的过激行为方式,我稍微持有一点异议。因为他没有做到:在有效地对不实报道作出抵抗时,首先计划好对个人的自我保护。话说到此,我拐弯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以启发今后可能遇到此类八卦伤害的当事者——

  大约在十年前,有一次我在杭州机场等飞机回北京,结果误点了。开始两个小时还可以依靠理智忍受,可四个小时过去了,嘿!机场连“故障广播”都停止没声了。就憋在那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还不准出去,人的情绪忍耐绝对是有限度的,开始是焦虑,然后就有乘客进入了狂躁状态。于是,有很多人站起来不断叫喊并拦住机场工作人员追问甚至吵架。可之后,所有机场相关人员都躲了起来。我于是开始用心想招了。候机大厅里到处都有那种铝制的细长垃圾桶,好,我拿起一个,就开始使劲往地上敲。马上就有保安和警察赶到:“你想干什么?”“你们把我抓起来吧,我已经憋在这里实在受不了了,只要你们不搭理我,我就接着敲。”最后我被带到另外一个小厅,本来还以为他们真要拘我呢;结果是,他们派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地勤专门安慰我并且看着我,害怕我有更进一步的过激行为。有这样一位漂亮姑娘陪着我闲聊,情绪马上好了许多。又过了一个小时,开始发方便面和矿泉水了。我说:“我吃不了这些,情绪不好,恶心。”漂亮女地勤提议领我去转一转,缓和一下情绪。无意当中走进一个房间,好嘛!有几位女性机场地勤,正有说有笑地在一个烤炉上煎火腿肠还有烙饼呢!这一下我心里的火又拱起来了,顺手抄起旁边一杯水,就往烤炉上的食品泼!那几位女地勤骂我“无赖”,可她们的东西,已经被我泼得不能吃了。我于是开始自己大吃。逗得陪着我的那姑娘直乐,说:“你这人也太过分了!”“如果我不过分,你们会搭理我吗?”“如果一直都不搭理你,你会不会砸玻璃?”“肯定不会,那样你们就真有理由抓我拘留我了。我之前早就想好了,砸垃圾桶,违规但肯定不犯什么法,可你们却马上就必须注意我,而且得过来阻拦我并且得管我。就算我砸坏了那个桶,我肯定赔得起。”那次杭州误机的最后收获就是,那女地勤还给我留了电话,并且告诉我,再到杭州机场碰上误机,就给她打电话,但别再砸东西了。

  把这件真实经历讲完,主持人笑着问我:没有人说你是疯子? 我告诉她:没有。因为整个过程,我都是在有说有笑当中完成的。所以,仅从这一点而言,窦唯的为人做事,都要比我单纯得多,可由于个性直率所以行为太过激了。因此我说,在当今社会面对许多事情时,也包括对付媒体,真诚是绝对前提,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狡诈才成!因此人在实施任何行为之前,必须要考量后果,充分计算如何保护自己。我个人认为,除了砸电脑和烧车之外,至少还有十种办法,既可以逃避拘留,同时也完全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时候,人一定要记住:手段大于目的。

TOP

嗯,对何东这个狡猾的同志印象更好了。
……风轻轻地吹 夜沉沉地醉…… http://9146.sohoxiaobao.com

TOP

嗯,对何东这个狡猾的同志印象更好了。
……风轻轻地吹 夜沉沉地醉…… http://9146.sohoxi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