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音乐里的故事
(yanlb2000, 2004.12.18)
昨天,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要查看一些罗大佑歌曲的歌词,还问我“你的那个罗大
佑网站的网址是什么,有没有歌词查看?”
这才突然想起,哦,原来我还有个罗大佑的网站呀,怎么自己都快忘了呢?呵呵,说起
这个网站,那还真是有点历史了——一点不夸张,可算是中文互联网上的元老级网站。
那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时任解放日报编辑的好友林君(他现在罗迷圈子里,有个更响
的名头“大枣”)找到我,说在自学HTML语言,计划实践结合,建个关于罗大佑的网站
,拉我一起入伙。
林君是老罗的狂热爱好者,大学时代就常去五角场拷老罗的原版带,现在趁着网络风行
,要办这么个网站,自在情理之中。我呢,也喜欢罗大佑的歌曲,但可就比不上林君那
样狂热的程度了。不过那时候办个人网站还是新鲜事务,我也正从事Internet方面的工
作,所以就答应了下来。于是两个人就分别行动起来——主体策划和资料收集的事儿当
然是林君来负责了,他收集了老罗的各个专辑的CD封套、歌词、图片、音乐评论,等
等。我呢,主要是事务性和技术性的活儿啦。我们讨论设计页面布局,然后用HTML来编
排实现。我不喜欢那些傻瓜式的所见即所得的HTML编辑器(当时还没轮到Dreamweavor
,只是HotDog、Netscape Editor这样的工具当道),所以这些HTML代码大多由我们手
工撰写。
对于大佑的每张专辑,我们争取将尽可能多的内容展现在我们的网站上。除了文字图片
,我们还选用了当时鲜有的多媒体格式,用软件将CD中的曲目转换成mp3格式,将CD封
面、插页等扫描成图片,然后将所有歌词逐一输入并校对,按照专辑分门别类,计划让
每个老罗的爱好者能免费下载。有些歌曲,特别是现场版之类的,没法弄到或本就没有
CD,只有磁带,我便用录音机和对录线,反复调试,做成没有爆音的mp3。效果虽然一
般般,但总归聊胜于无。这些工作细碎而繁琐,但那时也觉得别有乐趣。
然后,利用我工作的关系,将所有这些做好的内容悄悄放在了上海热线的一个子站点
上。于是在98年初,“罗大佑:音乐里的故事”网站就这么诞生了——那时候,这是唯
一一个专门介绍罗大佑其人其歌的简体中文网站。我们的目标也是将其办成收集资料最
齐全的老罗资源网站,林君在刚刚开通的中文雅虎上第一个建立了罗大佑分类,我们的
网站当然也就成了雅虎搜索出的首选站点。这样,随着网站资料越来越齐全,访问也稳
定可靠,访问者们纷至沓来,网站的知名度也就越来越高了。这时,我觉得光有静态的
HTML页面已经显得不够,最好设个留言板,记录网友们的意见建议,也好增进网站的气
氛。于是我试着用ASP写了个简单的留言板程序,放了上去。没想到,这个留言板的效
果非常好,网友反应热烈,国内各地的,还有很多港台和海外的华人网友在此留言,交
流心得,有些人甚至成了常客,成了好朋友。慢慢地,一个网上的罗大佑歌迷的圈子就
逐渐成形了。这些,都成了后来的“大佑俱乐部”邮件列表,以及现在的“罗大佑音乐
联盟网”形成的重要基石。试验成功,在林君的鼓动下,我又用ASP陆续写了最喜爱的
罗大佑歌曲票选程序(包括前台的计票和后台的管理)——这个小程序吸引了上千人次
的参与,最后的结果还曾由网友在2001年央视的《艺术人生》节目中专门念给罗大佑本
人听过。
大约到1999下-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这个网站,已经成了互联网上以罗大佑为主题的
人气最旺、资料最齐全和权威的网站,首页上的计数器日积月累,也不声不响地翻过了
20万大关。可惜到了2000年下半年,因为我工作变换的关系,不能再慷公家之慨维护这
个网站了,林君只能转而到外网寻找免费的网络空间来继续这个网站的存在。因为空间
有限的关系,当然也有版权的原因,原本大量的mp3歌曲下载也只能一刀取消了。这样
慢慢地,我就淡出了这个网站的维护,而由林君独自继续下去了。之后几年,在经历了
ChinaRen、Renren、Geocities等几度服务器变迁之后,网站最终稳定在了新浪的收费
空间。我们的网站也加入了北京南京网友联合发起的罗大佑音乐联盟网,并成为主力网
站之一。
今年老罗在阔别歌坛十年后,又拿出了新专辑《美丽岛》,罗大佑音乐联盟网有幸,网
址也印上了专辑的制作信息一页。
最后,就请大家去访问这个坚守了七年的网站——罗大佑:音乐里的故事,网址
http://lotayu.yeah.net
数字化思想 http://www.blogcn.com/User13/yanlb2000/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