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关于「飼老鼠、咬布袋 」和《硕鼠》

关于「飼老鼠、咬布袋 」和《硕鼠》

昨天在论坛写了一大段,结果是提交的时候被弄丢了:(郁闷!转一篇我去年昨天写的。 大意是:「飼老鼠、咬布袋 」有一上句“飼大虎、咬鸡母”,为什么台联不用这句呢? 这句让我想起中学里学的《诗经·硕鼠》,台联当局都没搞清谁是老鼠、谁是鸡母就信口胡说, 简直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中国人的政府都是糊涂地以为:是他们养活了老百姓而不是老百姓养活他们!并且把这种想法用愚民教育的方法灌输到老百姓的脑子里! 想起《硕鼠》一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如果说广大公仆是老鼠的话,专制主义就是最大的硕鼠、恶腐败的硕鼠不除,民无宁日,专制的鼠窝不去,国将不国。 许多人心死了,以当中国人为耻,「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出国去了,更多人能走而不走,留在这片浸透了祖辈和先烈血汗的土地上!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xmliao xmliao@gmail.com Date: Apr 3, 2005 10:26 AM Subject: 说税与《硕鼠》 T xmliao@googlegroups.com 作者:廖志杰 | 2004年04月03日21时12分 | 已阅 4540 次 偶然看电视知道今天是“全国统一开展税法宣传咨询日”,就想到说说对“税收”的看法。本来想仿《师说》之文以《税说》为名,既借《师说》之名气又谐音于“税收”,可仔细一想我对税法税务不甚了解,借名立说难免于贻笑大方,何况一篇日志文章也不至于成名成说,于是就成了这篇《说税》,只是谈谈我答对“税收”的个人看法。 税收是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责任和应尽义务。公民应该有纳税人的意识,而政府应该有为纳税人服务和负责的意识而不是拿纳税人当取款机:收税的时候知道有纳税人存在而花钱的时候忘了谁是纳税人,只知道取款不知道存钱。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关于税收的怪现象: 1、公民纳税后没得到纳税证明(税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 2、公民纳税后不知道税款去向以及开支内容。 3、公民纳税后没得到相应服务和权利。 4、公民或者企业想尽办法偷逃漏税。 5、公民消费时不主动要就没能得到财务发票。 6、公务员不知道他们的薪水来自于纳税人。 7、政府只关心能否收上税而不向纳税人公开帐目以及负责。 这些怪现象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纳税人身边经常发生的,肯定还有更多我没看到的以及普通纳税人无法看到的现象。 相信任何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关于税收的怪现象,但我想没有多少国家会象中国这么严重:我至今没拿到一张个人所得缴纳的税票(就是没有纳税证明),也不知道税款去向和开支内容,至于纳税人该得的权利就别提了,好象就是我上辈子欠谁的钱一样。企业总是想着办法偷逃避漏税,上班族所得想逃税相对难点,但自由职业者要逃避所得税就容易了,所以名人(特别是演艺界人士)就会有纳税官司,去年的刘晓庆案就是典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政府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跟纳税人做足够的沟通。一直以来政府只是把纳税人当作取款机器而不是相互平等和相互合作的公民,没有为纳税人服务和负责的意识。国家需要政府,政府需要监督,需要受纳税人监督,而公民需要纳税。如果政府不能尽到责任和受纳税人监督,那么纳税人就会想尽办法偷逃漏税,形成恶性循环的话国家就不能富强。 今天很高兴看到政府主动跟纳税人做沟通!明天就是清明,但愿政府还能够对纳税人的税款上政清账明,赢得纳税人的信任! 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是否还应加上“依法廉洁花钱,为纳税人负责”?

==========================================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女”同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全诗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借硕鼠来喻剥削者,很生动形象。另外,运用重叠的修辞法,来增强感情和语调,如“硕鼠硕鼠”、“乐土乐土”,重叠一下,憎和爱的感情显然深化了,有助于突出主题思想的表现。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TOP

关于「飼老鼠、咬布袋 」和《硕鼠》

昨天在论坛写了一大段,结果是提交的时候被弄丢了:(郁闷!转一篇我去年昨天写的。 大意是:「飼老鼠、咬布袋 」有一上句“飼大虎、咬鸡母”,为什么台联不用这句呢? 这句让我想起中学里学的《诗经·硕鼠》,台联当局都没搞清谁是老鼠、谁是鸡母就信口胡说, 简直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中国人的政府都是糊涂地以为:是他们养活了老百姓而不是老百姓养活他们!并且把这种想法用愚民教育的方法灌输到老百姓的脑子里! 想起《硕鼠》一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如果说广大公仆是老鼠的话,专制主义就是最大的硕鼠、恶腐败的硕鼠不除,民无宁日,专制的鼠窝不去,国将不国。 许多人心死了,以当中国人为耻,「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出国去了,更多人能走而不走,留在这片浸透了祖辈和先烈血汗的土地上!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xmliao xmliao@gmail.com Date: Apr 3, 2005 10:26 AM Subject: 说税与《硕鼠》 T xmliao@googlegroups.com 作者:廖志杰 | 2004年04月03日21时12分 | 已阅 4540 次 偶然看电视知道今天是“全国统一开展税法宣传咨询日”,就想到说说对“税收”的看法。本来想仿《师说》之文以《税说》为名,既借《师说》之名气又谐音于“税收”,可仔细一想我对税法税务不甚了解,借名立说难免于贻笑大方,何况一篇日志文章也不至于成名成说,于是就成了这篇《说税》,只是谈谈我答对“税收”的个人看法。 税收是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责任和应尽义务。公民应该有纳税人的意识,而政府应该有为纳税人服务和负责的意识而不是拿纳税人当取款机:收税的时候知道有纳税人存在而花钱的时候忘了谁是纳税人,只知道取款不知道存钱。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关于税收的怪现象: 1、公民纳税后没得到纳税证明(税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 2、公民纳税后不知道税款去向以及开支内容。 3、公民纳税后没得到相应服务和权利。 4、公民或者企业想尽办法偷逃漏税。 5、公民消费时不主动要就没能得到财务发票。 6、公务员不知道他们的薪水来自于纳税人。 7、政府只关心能否收上税而不向纳税人公开帐目以及负责。 这些怪现象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纳税人身边经常发生的,肯定还有更多我没看到的以及普通纳税人无法看到的现象。 相信任何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关于税收的怪现象,但我想没有多少国家会象中国这么严重:我至今没拿到一张个人所得缴纳的税票(就是没有纳税证明),也不知道税款去向和开支内容,至于纳税人该得的权利就别提了,好象就是我上辈子欠谁的钱一样。企业总是想着办法偷逃避漏税,上班族所得想逃税相对难点,但自由职业者要逃避所得税就容易了,所以名人(特别是演艺界人士)就会有纳税官司,去年的刘晓庆案就是典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政府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跟纳税人做足够的沟通。一直以来政府只是把纳税人当作取款机器而不是相互平等和相互合作的公民,没有为纳税人服务和负责的意识。国家需要政府,政府需要监督,需要受纳税人监督,而公民需要纳税。如果政府不能尽到责任和受纳税人监督,那么纳税人就会想尽办法偷逃漏税,形成恶性循环的话国家就不能富强。 今天很高兴看到政府主动跟纳税人做沟通!明天就是清明,但愿政府还能够对纳税人的税款上政清账明,赢得纳税人的信任! 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是否还应加上“依法廉洁花钱,为纳税人负责”?

==========================================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女”同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 全诗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借硕鼠来喻剥削者,很生动形象。另外,运用重叠的修辞法,来增强感情和语调,如“硕鼠硕鼠”、“乐土乐土”,重叠一下,憎和爱的感情显然深化了,有助于突出主题思想的表现。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