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罗大佑欣赏《云水谣》 将谱写“恋曲2006”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6-9-5 11:41     标题: [转帖]罗大佑欣赏《云水谣》 将谱写“恋曲2006”

罗大佑欣赏《云水谣》 将谱写“恋曲2006”
北京青年报 2006/09/05

  本报记者报道 2007贺岁片《云水谣》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昨日,导演尹力告诉记者,电影已邀请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为《云水谣》谱写主题曲《恋曲2006》。

  尹力导演表示他本人非常着迷罗大佑的作品,“《恋曲1990》、《恋曲2000》感人至深,我们非常希望他能为《云水谣》谱写一曲《恋曲2006》。何况《云水谣》里那种生死不移守候一生的爱情,有古典的柔情,也有浓烈的悲怆,有浅的感知,也能让人有深的思考,如果能请罗大佑来谱写传达,一定会最传神,而且,陈秋水与王碧云的爱情,正是发生在台湾。”

  据了解,罗大佑已经来内地观看了初剪的样片,对于片中展现的60年前的台湾风貌,罗大佑表示很吃惊:“比台湾还要台湾!”而且他很肯定地说这显然是台湾北投一带的风情。而尹力导演则透露,这些场景都是在福建的鼓浪屿与漳州一带自己取景、搭建完成的。


作者: 佑派分子    时间: 2006-9-6 17:58

我的至爱-恋曲1990!!!
作者: 罗情逝水    时间: 2006-9-7 00:56

在俺家乡那边拍摄的啊,有机会一定要看看;当然如果有大佑的音乐那就更要收藏了。
作者: 昨日时光    时间: 2006-9-7 19:41

他的恋曲1980  1990  2000 都很不错

不过还是对恋曲1990情有独钟

期待恋曲2006的诞生!!!!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6-10-31 11:38

网上贴出的歌词,真伪莫辨...

http://post.baidu.com/f?kz=132935568

云水谣 (草稿)
词曲/ 罗大佑

云升起的地方, 水启航的地方
你和我依偎的高岗久久眺望着远方
不用相许没有值得铭记的话语
爱情知道直到地老天荒

水巡航的旅途, 你柔情的泪光
我和你拥抱的村口出发奔赴去战场
不必哭泣无需恋恋不舍的留念
我一定会回来回到初别的地方

(music,战火炮声)

这是潺潺的小溪还是还是河流入海的沙滩
那是袅袅的炊烟亦或亦或战火弥漫的硝烟
久违的家园 生死的前线
你和我的眷恋 云和水的缠绵

伤口间萦绕的水圈,
触到了你溪边洗衣时滑落的柔情泪
天空掉入眼中的雨点,
那是你高岗上想我时滴下的相思泪
亲爱的爱人, 我看看到了你的脸
难道你来来到了我的身边

我最爱的爱人啊, 我已经安然无恙
请不必心伤再在村口时时的张望
爱情的力量愈合了我身上所有的伤
逆流而上不久我将回到你的身旁

水中有你的柔情泪指引我回乡的方向
云里有你的思念泪时刻为我在护航
很快很快,我就会回到故乡,回到

云升起的地方, 水启航的地方
你和我依偎的高岗久久眺望着远方
不用相许没有值得铭记的话语
爱情知道直到地老天荒


作者: okcb    时间: 2006-11-1 12:47

台湾当局再拒电影《云水谣》
■本报记者  陈晓星

  两岸演员联手演绎两岸之恋的电影《云水谣》,今年3月曾计划赴台拍摄外景被台湾当局拒绝。最近,负责此片发行的台湾龙祥公司申请该片导演、主演赴台交流又遭驳回。龙祥公司质疑:“陆委会”和“新闻局”公布说允许大陆演艺专业人士来台进行交流宣传,难道现在政策又急转弯、再度变成“紧箍咒”了吗?对此,台有关部门表示,《云水谣》“情况特殊”,一定要先审片,不知道内容有无涉及《两岸关系条例》。有关部门强调大陆片一定要先审片,才能受理大陆演职员来台申请。一部被媒体称为“旷世之爱”的电影,居然让台湾当局如临大敌,令人感觉荒唐。

  两岸联手演绎海峡苦恋

  《云水谣》讲述了在海峡两岸关系大背景下展开的一段爱情悲剧。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陈秋水和王碧云一见钟情。后陈秋水从台湾辗转来到大陆,两岸隔绝后,一对有情人饱受相思痛苦。陈秋水作为军医经受了朝鲜战场的炮火洗礼,又在战争结束后到西藏的医院工作。身在台湾的王碧云一生未嫁,以儿媳的身份照顾陈秋水的母亲。1968年,她终于等到了陈秋水的消息——陈秋水殉难西藏雪山……最后,人物的命运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个故事根据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综合了作者几位台湾朋友的人生经历。由陈坤、李冰冰、徐若瑄、归亚蕾、秦汉等两岸演员联合演出,罗大佑为《云水谣》创作了音乐。这是两岸人演绎的两岸爱情。

  剧作者对分离之苦有切肤之痛

  《云水谣》编剧之一张克辉的另一剧作《台湾往事》,也萦绕着散文诗般的乡愁和生离死别的苦痛,让人依稀体会到作者本人的人生滋味。

  张克辉1928年生于台湾彰化,1948年从台湾到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从此与家人分隔两岸。张克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讲述:1979年的冬天,我在东京和我的父母秘密会面,给我一个很大的安慰。之后,我到日本去的时候,我的父母都会到日本来跟我见面,我们度过了珍贵的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1992年,我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我是长子,按传统的习惯要去奔丧,这是我的义务。但我提出回台湾老家奔丧时,却被台湾当局拒绝了,说是“特殊原因(指张时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等职)”。1993年我父亲在台湾去世,我还是要回去奔丧,但台湾当局还是不准,我台湾的亲人、乡亲以及社会舆论给了他们很大压力,最后,在离开家乡45年后,我回到了台湾。

  张克辉接受访问时的话流露出两岸分离的大恸:“我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多年不能守候在父母身边,父亲临终前呼唤我的名字,我却不能生前见他一面。”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家而不能归,那他思念的心情就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

  台湾当局拒绝《云水谣》赴台

  1992年,台湾当局不准张克辉回家为母奔丧;2006年3月,张克辉的剧作《云水谣》计划赴台拍摄外景又被拒绝,拒绝的理由居然是时过境迁,故事的场景在台湾已“不可能找到”。“陆委会”官员的后续谈话倒是直接一些:剧本有台湾同胞向往大陆的“统战手法”,所描写的“二·二八”事件与事实不符,相关“部会”审查时都认为不宜放行。

  电影公司自己花钱去拍外景也要经过各“部会”联席审查,观念不合就将艺术创作关在门外,此事紧随演员张国立赴台交流被拒绝后发生,一时成为岛内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各界及舆论批评。民意代表讽刺“陆委会”官员:张国立只是个演员,你还怕他真带清兵入关吗?台湾龙祥电影公司董事长王应祥说,台湾的电影业已经够萧条了,现在还阻止两岸电影交流,根本是扼杀电影人生存的空间。

  就连民进党“立委”、作家王拓也为《云水谣》的遭遇而不满,他说,张克辉曾经亲身经历过“二·二八”事件, 为什么不允许他做不同的诠释呢?台湾对这一历史事件也没有一个标准结论,也有很多人认可张克辉的看法,你能都消除吗?王拓说,一个电影场景往往能带动当地的旅游,如果《云水谣》在彰化选景也起到这个作用,从经济的角度也是应该支持的。“少做点这种事吧”

  有台湾政治评论员写文章批评:“坐在上面发号施令的那个人,不仅仅是在搞‘一言堂’,听不进去任何不同的声音,现在更进一步发展成不愿意见到他不想见的人、事、物。凡是大陆演员、大陆摄制组等,他都排斥,眼不见为净,最好是中国大陆不存在,莫扰乱惊醒了他的‘台独’之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10-31 第03版)


作者: jinnan    时间: 2006-11-1 15:41

<台湾往事>的台湾味不够浓,希望<云水谣>能让人重温<牿嶺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味道,那是台湾与一代台湾人共同的成长史!期待!

对了,罗的歌词很美!期待动人心弦的旋律!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6-11-29 19:48

《云水谣》是这样诞生--专访影片总策划史东明

  中国银幕:最早是如何接触到《云水谣》剧本的?

  史东明:原著作者张克辉之前就和我们合作过《台湾往事》,这次的《云水谣》也是集合了台盟里几位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老人家们的故事,创作了《云水谣》的剧本。当时的剧名叫《寻找》。张克辉和主人公一样,是在“2·28”之后来到大陆,但是片中的爱情故事是别人的。我们在修改剧本的时候保留了原作中的主题立意、主要故事线索、人物关系和名字,其他情节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因为之前合作过《台湾往事》,张克辉主席对我们也比较信任,在保持一定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让我们放手创作。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选择改编编剧,这个时候是去年三月份,到了确定刘恒已经是六月份的事情,中间我们也考虑过其他人,但还是觉得刘恒最合适。等到七月份我们拿到初稿的时候就已经感觉非常满意。尹力导演在选景阶段就去过张克辉的老家,见到了张克辉的弟弟,还到张克辉家的老祖屋拍了很多照片,并把张克辉的照片带到了台湾,做了很多工作,让老人家非常感动。

  中国银幕:据我们了解这是第一部汇集了两岸三地公司参与共同投资创作的电影。

  史东明:最开始我们只是设想邀请三地的演员加盟,因为这本身就是涉及两岸三地的题材,有这样一个班底是最好。当时中影集团的总经理韩三平正在和香港英皇娱乐的总裁杨受成谈另外一个合作项目,提到了正在筹备的《云水谣》,杨受成非常感兴趣,马上表示愿意参与进来。之后台湾的龙祥也加入进来。终于首开两岸三地合拍片的先河。《云水谣》当中的两位香港演员都是英皇的签约艺人,台湾的演员都是龙祥帮助联系的,因为龙祥自己本身没有演员。资金方面也是由三方共同投资,《云水谣》的投资近三千万,其中包含发行费用,中影集团出了大部分。

  中国银幕:在外景地的选择上好像也遭遇了一些波折。

  史东明:《云水谣》最开始想在台湾拍摄,导演已经选好了外景地,剧本送到台湾新闻局,当时是通过了新闻局的审查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把剧本打了回来,之后又送过一次,还是不行。最后没有能在台湾拍摄也成为一个遗憾,我们把原定在台湾拍摄的镜头分别放到了大陆和香港。后来片子拍摄完成之后,我们曾请罗大佑来看过片子,问他在福建拍摄的这些镜头像不像四十年代的台湾,罗大佑说现在台湾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色了,已经比台湾还像台湾了,做得非常好。还有许多台湾人看到这些场景之后都非常激动。我们还是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我们的努力还是得到了认可。


作者: 梦龙    时间: 2006-12-7 20:44

怎么没听说啊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6-12-11 14:55

罗大佑叹任何歌曲都配不上《云水谣》的震撼
2006年12月11日 新浪娱乐
 


《云水谣》剧照

  新浪娱乐讯 正在火热上映的年度爱情大片《云水谣》,票房节节高升之时,观众不但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演员演技津津乐道,更被《云水谣》的音乐所震撼。近日,《云水谣》的作曲邹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影片刚刚成型的时候,曾邀请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为其做主题歌,谁知罗大佑在看完样片后慨叹:“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

  罗大佑曾慨叹“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

  在《云水谣》刚刚完成样片的时候,影片的主创曾考虑,由于故事起源于台湾,男主人公又是台湾人,所以想请台湾的音乐教父罗大佑为影片做一首主题歌,以体现当年台湾民谣的原汁原味。谁知在邹野陪伴罗大佑看完样片后,罗大佑沉思许久说:“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这样气势宏大而又内涵丰富的电影不是简单的一首主题歌就能涵盖的。这样的电影只能用纯乐曲来表现。如果写成一首歌,就会把很多丰富的内涵掩盖掉,使观众觉得,《云水谣》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事隔一周之后,罗大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了导演尹力和作曲邹野,这样才有了影片中气韵贯通、与情节衔接恰到好处的音乐作品。

  陈秋水、王金娣雪崩殉难,藏族音乐几经周折

  采访中邹野还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网上很多网友反映,在影片的结尾处,当秋水和金娣因为雪崩殉难时的藏族音乐,非常震撼人心,在看到银幕上悲壮的一幕,让人忍不住落泪。其实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对这段音乐实在是束手无策。虽然我曾经亲自到西藏去采风,当地的民歌也听了上百首,但就是找不对这种感觉。”由于这段雪崩的戏毫无疑问是全片的高潮所在,演员在现场没有对白,只有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音乐来烘托当时的气氛。“我为此还专门请来了藏族歌手,为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还让他们看到了不少画面,就是想请他们帮忙想出能体现西藏,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它的圣洁和庄严。还有秋水和金娣在艰难跋涉、突遇灾难时的悲壮。”藏族歌手当时哼唱出来的就是这六字箴言,邹野被他们的歌声和神情打动,终于体会到这六字箴言在西藏是最崇高的祝福,也是最被藏族同胞看重的。于是便有了影院里高亢而又震撼人心的女生独唱,看似简单,却能令所有观众动容落泪。


作者: 白玉兰    时间: 2007-1-9 16:10

王菲&lt;只愿为你守着约&gt;....我当时想到的歌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www.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