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云水谣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丛陶令    时间: 2007-1-4 11:24     标题: 云水谣

    新年的第三天,看了电影《云水谣》,因为据说电影中的歌曲是由罗大佑先生谱写的,所以,昨天在两个电影中选了《云水谣》而不是《满城尽戴黄金甲》。

 
    说实在的,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故事如果放在大陆的什么地方做为历史背景的话,你会觉得实在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电影中的故事是从一对台湾青年男女的邂逅开始,然后是爱情的发生,然后是被迫分离,男孩子来到大陆成为了一名革命军人,而女孩子则是留在台湾成为了一名一生守望爱情的女人。
    他们在大雨里分手,分手时因男孩子确是一无所有,于是女孩子就拉掉了他的一颗钮扣。这个情节似乎也在其它的故事里出现过,包括那些撕心裂肺的哭泣,都是平常的情节。但是却因为一道总也超越不了的海峡而令人那样从心底里发出悲怆的声音。
 
    最后,男主人公在西藏高原上牺牲于一次雪崩事故里。在此之前,一位上海女孩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那位台湾姑娘的名字替代她嫁给了男主人公。他们的孩子在后来有了网络视频这种东西的时候,通过视频把一张和他父亲一模一样的脸伸在了镜头前,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那个一直等待着他的父亲、为他的父亲的母亲养老送终的老年女性叫:“阿姨”!
    那位等待了一辈子的女性在网络的另一边叫着:“孩子”!
    然后,网络就中断了,只能见其面而不能闻其声了。因为网络毕竟是网络,不可能随时都那么通畅,不象是电话,也不象是飞机,更不象是火车或者是轮船,而这些,仍然在一道窄窄的海峡的阻隔下将两岸的亲人活活地阻隔开。
 
    电影院的效果现在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那种很好的光影效果和音响效果。所以,我就在电影最后那撕心裂肺的交响乐的哭泣声里,跟着航拍的飞机从青藏高原开始在祖国的上空飞行,飞行掠过雪山,白云急速地升腾和后退:先是青藏高原终年不化的白雪皑皑的雪山,然后是有了绿色的高原和群山,再后来是绿意盎然的辽阔的平原,然后就是大海,而台湾海峡从空中俯看下去,就是那么一小汪浅浅的海水啊,海水那边,就是由一弯碧绿围绕的海岛,那就是台湾啊!
    这个时候,我关于整部电影的泪水滂沱而出势不可挡!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台湾同胞,我骨肉兄弟。
 
    当放映厅的灯光亮的时候,我仍坐在那里任泪水轰然奔流,体味着一种什么叫作刻骨的悲伤。
    而我个人,在台湾并没有亲属。但是,谁能说那个海岛上生活的任何一个人不是他的亲人呢?斯所谓同根同祖,那种感情不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而是被祖先埋藏在我们的血液和骨肉里的。
    中国有句古语:骨肉亲,骨肉亲,打断了骨头连着筋。
 
    想起央视的新年诗会上听到的于佑任老先生的一首临终诗作: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
 
    电影里的少年男女,曾经于台湾美丽的夏天里在花丛之上的窗前唱着那首: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琴声袅袅,恍然如昨。
 
    轰然的飞机,迅急地从祖国的西端飞向祖国的东端。一刻也不停息地穿越雪山,越过黄河与长江,飞越辽阔的平原,轰然地飞临台湾海峡的上空,那其下只是一湾浅浅的海水,但是它却那般伤心彻骨地隔绝了那么多的亲人!
 
    向苍天而呼:怎么它就那般难以逾越而令骨肉团圆?!
 
    又及:看完全片,并未发现有罗先生谱写的歌曲。
http://blog.wxedu.net/wma/twtblh.wma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7-1-4 17:15

关于谱曲前后事,可参见这段文字:


作者: 一丛陶令    时间: 2007-1-4 19:49

这字可真是太小了啊,不过谢谢。总之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可以理解的。这电影看了,不亏。挺好的。
作者: 黄色脸孔    时间: 2007-1-6 01:50

新浪娱乐讯 正在火热上映的年度爱情大片《云水谣》,票房节节高升之时,观众不但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演员演技津津乐道,更被《云水谣》的音乐所震撼。近日,《云水谣》的作曲邹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影片刚刚成型的时候,曾邀请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为其做主题歌,谁知罗大佑在看完样片后慨叹:“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

罗大佑曾慨叹“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

  在《云水谣》刚刚完成样片的时候,影片的主创曾考虑,由于故事起源于台湾,男主人公又是台湾人,所以想请台湾的音乐教父罗大佑为影片做一首主题歌,以体现当年台湾民谣的原汁原味。谁知在邹野陪伴罗大佑看完样片后,罗大佑沉思许久说:“此片无歌可配,只能用曲。这样气势宏大而又内涵丰富的电影不是简单的一首主题歌就能涵盖的。这样的电影只能用纯乐曲来表现。如果写成一首歌,就会把很多丰富的内涵掩盖掉,使观众觉得,《云水谣》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事隔一周之后,罗大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了导演尹力和作曲邹野,这样才有了影片中气韵贯通、与情节衔接恰到好处的音乐作品。

陈秋水、王金娣雪崩殉难,藏族音乐几经周折

  采访中邹野还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网上很多网友反映,在影片的结尾处,当秋水和金娣因为雪崩殉难时的藏族音乐,非常震撼人心,在看到银幕上悲壮的一幕,让人忍不住落泪。其实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对这段音乐实在是束手无策。虽然我曾经亲自到西藏去采风,当地的民歌也听了上百首,但就是找不对这种感觉。”由于这段雪崩的戏毫无疑问是全片的高潮所在,演员在现场没有对白,只有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音乐来烘托当时的气氛。“我为此还专门请来了藏族歌手,为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还让他们看到了不少画面,就是想请他们帮忙想出能体现西藏,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它的圣洁和庄严。还有秋水和金娣在艰难跋涉、突遇灾难时的悲壮。”藏族歌手当时哼唱出来的就是这六字箴言,邹野被他们的歌声和神情打动,终于体会到这六字箴言在西藏是最崇高的祝福,也是最被藏族同胞看重的。于是便有了影院里高亢而又震撼人心的女生独唱,看似简单,却能令所有观众动容落泪。


作者: 一丛陶令    时间: 2007-1-6 11:51

谢谢!感谢两位!

大佑先生,确是大佑先生!影片确乎是这样的,无歌可配,只有配曲。

但是,现在电影已经公演了,如果大佑现在有感觉了的话,是否有兴趣写一曲《云水谣》呢?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www.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