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uffy (咬著會員卡的鴨) 看版 LoTaYu 標題 香港文匯報報導 時間 Wed Apr 13 14:01:29 2005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cat=009OT&news_id=OT0504130001
文匯首頁 副刊 [2005-04-13] 羅大佑阿輝飼狗手牽手
[attach]293[/attach]
文:麥 琛
在泛政治化的台灣,歌手為政治服務情況經常出現。每逢各級選舉,總能找到演藝人為候選人站台的場景。偶像歌手配合政治明星,台上星光閃閃,台下瘋狂著迷,感性充塞腦袋,政治名副其實變成了「藝術」。
羅大佑,一個港人熟悉的台灣創作歌手。回歸前一曲《皇后大道東》,勾劃出過渡期香港的政治影像。他上次推出專輯《戀曲2000》,已經是1994年的事了。蟄伏10年後,去年11月,適逢(或是故意選在)台灣省歷來藍綠鬥爭最烈的一次「立委」選舉,羅大佑推出他的台語專輯《美麗島》,為這場政治鬥爭在音樂上開闢新戰線。
這樣說羅大佑好像有點不敬,他的音樂不是政治工具,只是創作需要創意,創意取自社會。在台灣省這個充滿矛盾的政治社會,創作時滲入政治,猶如在海邊深呼吸時吸入鹹氣,實在正常不過。
《美麗島》專輯12首歌(連bonus CD共16首),是台灣省這10年來社會生態的一個輪迴。政治是社會的主要組成,但不是全部。《美麗島》上有政治,有深情,有家國觀,是一張多元的專輯,但或有人認為這是散亂、焦點不明。
擒賊先擒王
羅大佑談政治,一點也不含糊。《阿輝飼了一隻狗》、《綠色恐怖分子》、《手牽手》,毒箭瞄準最大的政治靶子,開宗明義,目標明確,用詞狠毒,令親者痛仇者快。如此歌曲,爭議必定大,由於內容並非台灣省內的普世價值,無論音樂做得如何,總會令部分人不滿。政治與音樂的天秤,看來很難平衡。
如此露骨的歌詞,定是「惹火尤物」。上月底,台灣公共電視台(公視)在一個音樂節目中,播出了《綠色恐怖分子》和《阿輝飼了一隻狗》,隨即引起深綠色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不滿,並威脅要削減公視預算。
政治後果一力承擔
羅大佑「關心」政治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他自己也深深明白後果可以有多嚴重。這張專輯出版之時,正值「立委」選戰期間,發行商為免惹麻煩,對政治意思濃厚的歌曲理應避之則吉。羅大佑一方面知道自己的位置,不欲為發行商添煩添亂;另一方面亦不想受到制肘,保留更大創作空間,所以決定自資出碟,掏腰包花了數百萬元,自行製作和發行。「政治上的選擇和發言,後果由我一人承擔。」
有傳聞羅大佑專程趕在「立委」選舉前出版,增加專輯的政治味道,以及把握時機,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從上文引出的幾段歌詞內容看,這些傳聞不是毫不合理的;加上他親身為雷倩等藍軍候選人站台的舉動,一切都像是鋪排恰當的宣示。
目標清晰 表意含混
政治話題雖然吸引,但肯定不是內容的全部,甚至羅大佑早前接受《新聞晚報》訪問時,所提及專輯內最喜歡的兩首歌《傾城之雨》和《網絡》,都不屬政治範疇。專輯內言情歌曲佔大多數,其中又可分為對人之情及家國鄉土之情,前者例如《伴侶》、《舞女》、《啊!停不住的愛人》、《傾城之雨》,後者則有《美麗島》、《變天著花》、《時光在慢慢消失》、《初戀的少年家》。
與政治宣示一樣,羅大佑的情歌全部對象清晰。《伴侶》寫於「沙士」(非典)期間,疫症使人再發現生命的價值,事件亦成為永不磨滅的歷史,於是出現「每一個生命將被珍惜/如今的歲月將被記取」的歌詞。《舞女》向著名舞者羅曼菲致敬,《傾城之雨》寫給轟動台灣白曉燕案的母親白冰冰。每一首都言之有物,但同時符合羅大佑一貫「表義含混」的隱晦風格。《啊!停不住的愛人》的對象是前妻李烈,歌雖然寫好了,但羅大佑面對新聞界時,卻不願對她多提。
溝通才是永恆
至於家國之情,《美麗島》這個專輯名稱及同名歌曲是最佳代表作。這首有新詩的風格歌曲,其實隱含羅大佑對現代科技一股抗拒力量。月前他接受《三聯生活周刊》訪問時,提到先進的通訊科技帶來了方便,但削弱了語言的創造力。他刻意不用白話文去寫作此曲,就是為要避免「方便」的後遺症。
「在科技時代,大家要的是結果;在以前的時代,結果不重要,溝通的過程才重要。」羅大佑的歌詞內容,未必人人認同,但他似乎更希望聽眾珍惜以歌傳意的過程,而非結果。
羅大佑的「詩歌」,其文學價值已經獲得相當數目的認同。大陸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月出版的《大學語文》詩歌篇,就收入了他的作品《現象七十二變》。今天的歌,或會變成明日的詩,羅大佑重視歌的溝通過程,相信它的永恆作用。「二百年後,大家都知道這個旋律,它回到了最簡單。我相信人越走科技化,就越要按照大自然的法則來生活。」
作者 duffy (咬著會員卡的鴨) 看版 LoTaYu 標題 香港文匯報報導 時間 Wed Apr 13 14:01:29 2005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cat=009OT&news_id=OT0504130001
文匯首頁 副刊 [2005-04-13] 羅大佑阿輝飼狗手牽手
![]()
文:麥 琛
在泛政治化的台灣,歌手為政治服務情況經常出現。每逢各級選舉,總能找到演藝人為候選人站台的場景。偶像歌手配合政治明星,台上星光閃閃,台下瘋狂著迷,感性充塞腦袋,政治名副其實變成了「藝術」。
羅大佑,一個港人熟悉的台灣創作歌手。回歸前一曲《皇后大道東》,勾劃出過渡期香港的政治影像。他上次推出專輯《戀曲2000》,已經是1994年的事了。蟄伏10年後,去年11月,適逢(或是故意選在)台灣省歷來藍綠鬥爭最烈的一次「立委」選舉,羅大佑推出他的台語專輯《美麗島》,為這場政治鬥爭在音樂上開闢新戰線。
這樣說羅大佑好像有點不敬,他的音樂不是政治工具,只是創作需要創意,創意取自社會。在台灣省這個充滿矛盾的政治社會,創作時滲入政治,猶如在海邊深呼吸時吸入鹹氣,實在正常不過。
《美麗島》專輯12首歌(連bonus CD共16首),是台灣省這10年來社會生態的一個輪迴。政治是社會的主要組成,但不是全部。《美麗島》上有政治,有深情,有家國觀,是一張多元的專輯,但或有人認為這是散亂、焦點不明。
擒賊先擒王
羅大佑談政治,一點也不含糊。《阿輝飼了一隻狗》、《綠色恐怖分子》、《手牽手》,毒箭瞄準最大的政治靶子,開宗明義,目標明確,用詞狠毒,令親者痛仇者快。如此歌曲,爭議必定大,由於內容並非台灣省內的普世價值,無論音樂做得如何,總會令部分人不滿。政治與音樂的天秤,看來很難平衡。
如此露骨的歌詞,定是「惹火尤物」。上月底,台灣公共電視台(公視)在一個音樂節目中,播出了《綠色恐怖分子》和《阿輝飼了一隻狗》,隨即引起深綠色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不滿,並威脅要削減公視預算。
政治後果一力承擔
羅大佑「關心」政治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他自己也深深明白後果可以有多嚴重。這張專輯出版之時,正值「立委」選戰期間,發行商為免惹麻煩,對政治意思濃厚的歌曲理應避之則吉。羅大佑一方面知道自己的位置,不欲為發行商添煩添亂;另一方面亦不想受到制肘,保留更大創作空間,所以決定自資出碟,掏腰包花了數百萬元,自行製作和發行。「政治上的選擇和發言,後果由我一人承擔。」
有傳聞羅大佑專程趕在「立委」選舉前出版,增加專輯的政治味道,以及把握時機,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從上文引出的幾段歌詞內容看,這些傳聞不是毫不合理的;加上他親身為雷倩等藍軍候選人站台的舉動,一切都像是鋪排恰當的宣示。
目標清晰 表意含混
政治話題雖然吸引,但肯定不是內容的全部,甚至羅大佑早前接受《新聞晚報》訪問時,所提及專輯內最喜歡的兩首歌《傾城之雨》和《網絡》,都不屬政治範疇。專輯內言情歌曲佔大多數,其中又可分為對人之情及家國鄉土之情,前者例如《伴侶》、《舞女》、《啊!停不住的愛人》、《傾城之雨》,後者則有《美麗島》、《變天著花》、《時光在慢慢消失》、《初戀的少年家》。
與政治宣示一樣,羅大佑的情歌全部對象清晰。《伴侶》寫於「沙士」(非典)期間,疫症使人再發現生命的價值,事件亦成為永不磨滅的歷史,於是出現「每一個生命將被珍惜/如今的歲月將被記取」的歌詞。《舞女》向著名舞者羅曼菲致敬,《傾城之雨》寫給轟動台灣白曉燕案的母親白冰冰。每一首都言之有物,但同時符合羅大佑一貫「表義含混」的隱晦風格。《啊!停不住的愛人》的對象是前妻李烈,歌雖然寫好了,但羅大佑面對新聞界時,卻不願對她多提。
溝通才是永恆
至於家國之情,《美麗島》這個專輯名稱及同名歌曲是最佳代表作。這首有新詩的風格歌曲,其實隱含羅大佑對現代科技一股抗拒力量。月前他接受《三聯生活周刊》訪問時,提到先進的通訊科技帶來了方便,但削弱了語言的創造力。他刻意不用白話文去寫作此曲,就是為要避免「方便」的後遺症。
「在科技時代,大家要的是結果;在以前的時代,結果不重要,溝通的過程才重要。」羅大佑的歌詞內容,未必人人認同,但他似乎更希望聽眾珍惜以歌傳意的過程,而非結果。
羅大佑的「詩歌」,其文學價值已經獲得相當數目的認同。大陸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月出版的《大學語文》詩歌篇,就收入了他的作品《現象七十二變》。今天的歌,或會變成明日的詩,羅大佑重視歌的溝通過程,相信它的永恆作用。「二百年後,大家都知道這個旋律,它回到了最簡單。我相信人越走科技化,就越要按照大自然的法則來生活。」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www.luodayou.net/bbs2/)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