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初试防抖镜头EF 28-135mm/3.5-5.6 IS USM

[原创]初试防抖镜头EF 28-135mm/3.5-5.6 IS USM

自从买了单反,镜头就一直让我很闹心。一心想上个红圈,无奈兜里的银子不做劲;手头的50mm/F1.8尚可,但是定焦头毕 竟比较麻烦——变焦基本靠走;18-55的套头焦段倒是不错,广角中焦都有了,可成像一直不爽,唯一的优点在于当片子没拍好的时候可以安慰自己说:嗯,这 是镜头的问题,要是有好镜头……汗……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网上疯狂的看镜头评测,试图找出一个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翻遍的色影无忌的器材点评,终于决定进一个二手的EF 28-135mm/3.5-5.6 IS USM,理由如下:

1.据说,这款镜头是佳能非L头里成像最好的头之一,比24-85、28-105之类的好一些,同时也是佳能镜头里销量最大的。

2.虽然失去了广角,但总的来说焦段还算不错,在数码上为44-210mm。

3.带防抖,超声波对焦,都是佳能的看家本领,既然入了C家,总得体会体会C家的先进技术吧。

4.外形够唬人,72mm的口径,带上遮光罩看着挺像回事。

5.二手的价格也不贵。相比之下,数码版的17-85就不那么厚道,要3K左右。

前几天终于在淘宝上挑了一个,卖家也是玩单反的,新进了28-70/2.8L(也是二手,9K!),肉疼之余出几个头补贴一下。拿到手一看,成色是没得说,灰都不是很多,值!

上周末特地驱车去香山看红叶,顺便试机。倒霉的是,我以为周日下午人会少一些,没想到其他6万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一路走走停停,进香山快5点了,天色已经暗下来。我只好安慰自己说,暗就暗吧,正好试试传说中的IS……

我知道,稍微有点虚,不过,这可是手持1/6S啊!IS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我把ISO提高的400,这图应该不错呢。

这张基本清晰,和上一张一样,是广角端最大光圈拍摄,快门1/10S手持,图像基本清晰,说明IS很有用,我的铁手功夫也不错!大笑

我对大些的场景总是把握不好,无论光线好坏——因此,我对舍弃广角毫不在意汗……这张要不是用光影魔术手调了一下,根本没法看。

除了IS功能比较爽之外,28-135的成像并不让人满意,迄今为止,我还没发现比18-55明显的改善。可能是我还没有用顺手,毕竟那么多人都说好。

同上,光圈都收到F8了,没觉得怎么样啊?看来镜头的IS功能只是提高了弱光下出片的成功率,但也仅仅是出片而已,对于拍摄理想的照片并无帮助。

最狗的18-55拍摄的阳台上的花。也不差,看到这里我心里有点郁闷!撇嘴

要说拍点日常活动,记录生活,28-135作为挂机头很适合!

嘟猫的乐高课。这是个机器人,会按照沙盘上的白线走,很酷。

乐高玩具确实很好玩……对,我要说镜头,镜头……确实看不出啥特殊之处。

总之呢,我打算继续试用下去,如果用熟了,用好了,就一直用下去,作为日常挂机头还是很方便很实用的;如果总觉得不爽,就出了,老老实实攒银子,上28-70和小小白吧。衰!

关站开博:http://blog.sina.com.cn/u/1681931215

TOP

景深、光圈,这些是所有相机都能控制的参数,与是否单反无关。比如这张:

是用200万像素的富士2800Z拍摄的,这是一款很古老的全自动傻瓜数码相机,同样能达到背景虚化的效果。

景深的概念通俗讲就是:镜头成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和光圈、焦距有关。以上一张为例,傻瓜机无法控制光圈(自动光圈),想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只能拉大焦距,具体做法就是:明明可以站的很近去照,偏偏拉开一定距离,调整焦距,将镜头拉近。这种情况下,现场光线必须很好,不然快门速度不够,图像会虚;另一种实现方法是用大光圈,景深很小,只要把主体放在景深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这2种方法在普通DC上都能实现,现在的DC都有光圈优先模式。

至于单反,我理解优势在于可以更换各种镜头,长焦、广角、大光圈,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更便于使用一些摄影技术。其实有几款普通DC也很不错,比如佳能的G系列,色彩还原、清晰度都非常好。

关站开博:http://blog.sina.com.cn/u/1681931215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