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一定很好吧!
这里面有些简介:
新浪娱乐讯 9月29日下午,台湾新民谣之父杨弦怀抱从友人处借来的两把古典吉他和钢弦吉他,在北京MAO LIVE HOUSE举行了个人首唱会。杨弦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唱完整场,返场两次,15首歌曲。当天暨《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发表会,该书是内地第一本完整记录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著作。舞台上,杨弦捧书感慨“我读懂了。”
下午2点,MAO LIVE HOUSE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人。因到场人数过多,大大超过预期,为维持现场秩序和保证试听环境,工作人员开始停止售票,场外不少后到的歌迷因无法购票进场而懊恼不已。而此刻场内“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北京首唱会”正式唱响。杨弦带来的第一首歌是谱自余光中同名诗作《乡愁四季》,30多年前杨弦第一次演唱这首歌,随后便开启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校园民歌时代。
按照杨弦的习惯,演出现场没有乐队伴奏,仅有的乐器一把古典吉他和一把钢弦吉他分别来自音乐人周迪和好友苏来。但杨弦并没有空手而来,他带来了《乡愁四季》、《一样的》、《乡愁》、《回旋曲》、《民歌》、《渡口》、《岁月》、《闹区走过》、《怀别》、《伞下》、《带你回花莲》、《两相情》、《民歌手》、《一棵开花的树》、《聚散》等15首歌曲。其中大多由余光中、席慕容、张晓风、杨牧等人的原诗谱曲而成。
杨弦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1975年,由他主导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上演,这次演唱会开启了台湾现代流行音乐的新纪元,之后台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2005年,“台湾民歌二十年”专场演出,已在美从事医药相关工作的杨弦因故未能回台参加演出。事后观看演出录影,看到数十名民歌手以无伴奏大合唱的《民歌手》开场,杨弦感慨不已,反复念道“我真应该回去演出”。2007年9月,杨弦在北京再次弹唱起这首《民歌手》。
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一位署名“公路”的内地音乐工作者默默的注视着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的变迁,历数着每一位“民歌手”,她历时4年时间,将多年的积累汇成一本《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演出当日暨“公路”的新书首发仪式,杨弦捧书感慨“我读懂了”,简短四个字,却是最有力的回应和支持。(大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