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中大演讲盛赞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堪称隽永!”
新快报 2005-04-07
新快报讯 (记者 宋荻 实习生 陈志杰 通讯员 唐锐) “十几岁的高中生就成了作家究竟正不正常?”“罗大佑的歌词上了教科书应不应该?”面对这些颇具争议的问题,连续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王蒙一直保持着宽容的微笑,“也许因为现代作家对于青少年了解不够,才导致低龄作家受欢迎,而罗大佑的歌词颇让人回味,我很赞成放在教科书里……”昨日,在中山大学,作家王蒙对着几百名学生娓娓道来,作了《文学的挑战与和解》的演讲。
低龄作家骂学校引学生共鸣
“对于年轻一代的作家,我还真感到不安,还能上什么世界排行榜,我写了几十年也上不了。”71岁的王蒙穿着一件灰色衬衣,银色的发丝在大屏幕中清晰可见,可他的话语却让台下的学生忍俊不禁。他说现在的确有一夜成名的作家,比如一些现在很受欢迎的低龄作家,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也许现代作家并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而低龄作家来自他们中间,最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比如(青少年学生)有时候对学校不满意,又不敢骂,而低龄作家在书里可以发泄这种不满,学生看了当然就觉得很过瘾。”
尽管作家走的道路各不相同,可王蒙仍然觉得要成为作家也有一条一般的规则:“好好上学,完成基本的教育,具有一定科学知识、英语知识、生活经验等,然后就是积累丰富的经验,虽然也有像低龄作家这样的例外,但是主要还是遵循以上的规律。”
读者应该与书本保持距离
“不懂文学的人是可悲的,但是不能沉溺其中。”
王蒙缓和地指出,文学有理想化、浪漫化、审美化和批判化的特点,一些文学作品更是夸张性和煽情性的,这些使文学会对现实的价值规则形成冲击。但是作家对现实的批判其实只是纸上谈兵,是在文字中虚拟地实现自己的感情和愿望,通过文字来稀释自己强烈的感情,因此“读者其实要与文学作品保持健康的距离,像言情类、武侠类小说可以给读者很多参考和感染,但读者太具体地操作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像因失恋而自杀等,这样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赞成罗大佑歌词入选课本
对于现在一些语文教材增添了金庸的小说、罗大佑的歌词,王蒙表示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只要不是那种很浅白庸俗的东西,入选课本没什么不好,像罗大佑的那首《现象七十二变》堪称隽永。”他说。
王蒙对现在青少年用更多的时间来上网和看电视,而不是阅读文学作品表示理解。他认为学生学习压力大,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他也表示并不担忧现在时兴的网络语言和英语热潮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学习外语应该和学习母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