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的创作歌者中,作品为其他歌手演绎的,大佑不是最多的,也是最多的之一。据我和老佑迷多年来的收集统计,总数应在八百首以上。纵观这些演绎作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大佑专门为之创作的
70-80年代出现在《欢乐大兵》、《走不完的路》、刘文正《闪亮的日子》《情奔》、张艾嘉《童年》专辑中的多首歌曲;90年代见于娃娃、袁凤瑛、南方二重唱的专辑;其他如潘越云《野百合也有春天》、齐豫《船歌》、黄莺莺《暧昧》、Silver《对天歌》等。
还包括“一鱼两(多)吃”的多语言版本,如《皇后大道东》《原乡》《首都》及两张OK男女合唱团的专辑。
二、基于大佑曲作,不同语言版本的再创作
多为粤语的改编,如许冠杰《阿郎恋曲》,杜丽莎《假如》,钟镇涛《爱的箴言》,关正杰《东方之珠》,周慧敏《梦里伊人》等;也有英语、日语,及韩语的改编作品。
三、致敬之作
可以认为是特殊意义的翻唱。
典型如郑怡的大师系列,80年代王迪、李小文、付笛声的《罗大佑作品专辑》,陈冠宇的钢琴演绎;郑钧《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中的《爱的箴言》也属此列。
四、翻唱
几乎一半港台知名歌手的专辑中收录过对大佑作品的重新演绎。
大陆部分,八零年代的歌手翻唱促进了大佑作品的传播,而2000后广州出版的大量Hi-Fi音碟中几乎有一半可见大佑的作品。
五、演唱会
作为演唱会的曲目,一部分收录在出版的Live CD、DVD中;另有些则是晚会型演唱会,如“同一首歌”“中华情”“香港回归庆典”上的演唱。
六、选秀、综艺节目上的翻唱
个人之见,撇开对演绎的个人感受不谈,单以歌曲的收藏眼光,排列优先级可由前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