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琴師李宗盛 簡單生活很滿足
中時電子報╱黃秀慧/專題報導 2006-12-01
李宗盛遠走大陸多年,在創作人和製作人的身分外,他終於能專心投入年輕時的夢想,當個「製琴師」,趁著回台推動自己一手發起的簡單生活節,他談起自己的生活。李宗盛直言:「在大陸這幾年變化大,人也混亂,做飯和stay home成了我減壓的方式,朋友常笑我是個『夜夜煮飯的男人』,但我也能驕傲的說,在女兒心目中,我這爸爸做的菜,還真是無可挑剔。」
女兒愛聽講菜 煮食有家的感覺
李宗盛家有4多,CD多、雜誌多、食譜多、食材多,其中兩樣和吃有關。說起自己愛煮菜,李宗盛個性中巨蟹座的因子明顯展現:「煮食的過程給我家的感覺。」這些年來,他總在每天傍晚5點半準時下班,回家給女兒煮飯,「我最享受女兒陪著我煮食的過程,她們不愛做,但會幫忙洗洗切切,跟我一起研究食譜,尤其愛聽我『講』菜,看我每天到底又會從廚房裡,給她們變出什麼。」因此有一天當父女3人對著來不及補菜的冰箱思索一會後,李宗盛端出「泰式海鮮麵疙瘩」,女兒們都說好吃,說著說著李宗盛自己也笑出來,「她們是我的白老鼠。」
不只愛煮食,李宗盛還親自上市場買菜,連做菜的香料,九層塔、辣椒到迷迭香,都是他自己在陽台上種的,旅行各地帶回來的紀念品,也是當地的香料,久而久之,梁靜茹等人只要回馬來西亞,就會自動為他採買最道地的印度香料,今年暑假他帶女兒去加拿大度假,還帶回一套夢寐以求的鋼鍋,常常晚上靜下來,他摸進廚房又為自己燉了紅酒牛尾,「實在是一個人也沒什麼好忙的,就做做菜了。」
希望她們快樂 感情像朋友
李宗盛的菜拉攏了父女感情,而女兒則是他的音樂情報站。遺傳了他對音樂的愛,女兒什麼音樂都聽,每次女兒房裡傳出新鮮又特別的樂音,李宗盛都會豎起耳朵,這幾年他一心投入木吉他推廣,偶爾也教女兒彈琴,「我對教琴非常沒耐心,好在我也不是希望她們練成偉大的琴師,只是希望她們生活有變化。我對女兒的擔心跟一般父母不一樣,我在意她們快不快樂,與其說是父親,我跟她們更像朋友。」
學做琴下苦功 現有5個徒弟
除了家裡,李宗盛另一個生活重心是製琴廠,從剛開始只有廠長、兩位師傅加上他的極簡配置,到不久前搬入北京最新興文化藝術區798,又多了5個徒弟。為了學做琴,李宗盛下過苦功,1994年他暫別歌壇遠走加拿大,結交了不少製琴朋友,這些製琴人遠住遺世獨立之處,過著苦行僧的生活,深深打動他。
對自己製作的手工吉他,李宗盛有堅持,「我做琴有3個哲學,一是Playability,好不好彈很重要,二是外觀,琴是一代一代要傳下去的,得做得扎實,三是聲音,我希望我的琴,要聽得出東方人的血統。」
量身打造吉他 只送不賣
因此「Lee Guitar」成立5年來,李宗盛為羅大佑、周華健、五月天、品冠、陳綺貞和朴樹等人打造他們的專屬吉他,從選木頭到訂音色,都是為歌手量身打造,「我把琴當做人,因為琴不是伴奏的東西,而是創作的靈魂。」
這次返台,李宗盛見到眾多熱誠投入簡單生活節的年輕音樂人,激起他設計普及版手工琴「VOO」的構想,「VOO是Voice of origin,我希望自己做的琴,培養出更多李宗盛,讓他們寫出更多好歌。」而這些琴,他只送不賣,「這些年輕的小朋友都是我的試音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寫歌,跟告訴我這些琴的優缺點。」問他這樣做生意沒有賺頭吧?李宗盛認真的說,「我一年最多也只能做50把,就算每把很黑心的賺1萬元,1年也只能賺50萬元,還不如我唱兩場拼盤,我本來就沒有太多慾望,做琴是我的夢想,這年紀還能圓夢,就是最好的回報。」
「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大哥的道理非常簡單,但不知為什麼,愈簡單的真理,我們總是愈需要被重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