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2293176926208/20050812/608554.shtml
8月13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播出罗大佑专题。
童年憧憬 音乐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少年轻狂 音乐是不认的放弃
飘洋过海 异域高唱我歌
宠爱音乐 他是以手写心的歌者
鲁豫:无论什么时候听到罗大佑的歌声心里面总会有一种被深深碰触了的感觉。我想很多很多的歌迷都是跟他的歌声一起成长起来的。今天特别高兴能够请到罗大佑。
真是难得,我知道你现在是属于比较忙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蔡琴大姐,演唱会之前是不是会紧张啊。她说你永远不要问一个音乐人上台之前会不会紧张,他永远会紧张。但我还是想问你是不是会紧张?
罗大佑:我不但是紧张,我是超紧张的那种人,我会把旁边的人搞得很紧张。
鲁豫:我帮你算了一下,写歌到现在有三十一年。我觉得搞音乐的人特别幸福的一点就是你成长的所有的记录都可以在音乐里面能够找到。就这个时期是我这段生活,那个时期是我另外一段生活。那他的歌记录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我们所有人的成长经历在他的歌里面可能都能够找到。
2005年7月20日,在自己的51岁生日当天罗大佑出现在他的2005 北京《之乎者也》演唱会记者招待会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在罗大佑的演唱会多次为歌迷留下难忘的记忆后,他又再度启程。
“这是一个失落的年代,所以,我们要找回我们的根源”,或许是为了一次忘却的纪念,这一次罗大佑选择了自己在二十三年前发行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的名字作为此次演唱会的名字。
罗大佑:童年的出生其实蛮平淡的。我们家算是比小康家庭好一点点,父亲是医生。然后小时候是练钢琴,念书当然很重要。不过我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台湾大概从台北、台中、高雄跟东部以南我都住过。我小时候我妈妈讲说,我是三个小孩子里面最文静的。我就不晓得是因为弹钢琴的关系变成这个样子,还是个性的关系愿意弹钢琴。就是后来长大了以后,不知道是音乐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音乐。慢慢去这样子弄音乐,越做自己越想做,后来越来越觉得有有一种做的一些自己的感觉。
鲁豫:我们后来听那个《童年》那首歌是完全参照你童年的那些故事写的吗?
罗大佑:童年的记忆写出来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小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嘛,说:“山里面有神仙?”老是想离家出走去山里面去求师拜艺,去学武艺,把学校里面不喜欢的同学砍掉。
鲁豫:那隔壁班的女孩呢?当时你真的喜欢隔壁班一个小女孩吗?
罗大佑:当然有啊。这个不但有,而且它永远是个秘密。
鲁豫:这首歌能不能唱一两句》
罗大佑哼唱《童年》。
罗大佑:我说的比较好听,我是属于说比唱好听的人。
罗大佑:真的,唱的慢慢你会有一点点伤感啊。我发现一个人其实一辈子最快乐的时间都是他的童年。我问过太多人,总之你不管什么痛苦啊、被打啊、考试有多困难,你发现小时候是个最没有烦恼的时代。你最多烦恼是考试而已嘛,小时候的烦恼只有这么一点点的时候,每天就是玩啦。
因为《童年》这首歌让很多可能是不同年纪、不同背景的人对童年有了一段共同的集体记忆。那也是罗大佑童年的一个特别生动的写照。在罗大佑童年艺术中,罗大佑写下了很多关于童年、少年时的记忆。在书中,他曾自述是个台北屋顶上的吉他手,只是一个偶尔弹出几个音符的少年。
鲁豫:少年时期在台北比较多,对不对?你的那个在屋顶弹吉他?
罗大佑:就是刚刚你看到弹钢琴那个楼房的顶楼。那时候我哥有一个吉他,我哥大我6岁,
我记得那时候吉他我拿到手的时候他已经是初中生了,他会弹几个和弦,教我。弄了四个和弦,学完之后发现自己就可以弹一些东西,然后就开始对这个乐器有兴趣。好像跟自己比较近一点,拿来就可以这样的乐器而不是你要去将就那个大乐器。那个时候全没有酷不酷的问题,拿一把吉他就是睡在床上弹来弹去,我这个人懒,可以坐的时候我是不站着的,可以躺下的时候我就不坐。我记得有一次就躺在棉被上做完一首歌曲。
那个时候学琴已经很刻苦,常常会连饭都忘了吃。再大一点,高二、高三,几乎大概每天放学以后大概起码搞个两三个钟头吧。我们家里就是觉得这疯子反正回家就不干正事,都在那么玩嘛。不过,他们觉得不在失控的情况之下这小孩子好像还知道他自己要干吗。
鲁豫:这个时候音乐家的特质已经显露出来了,一般音乐家不都这样吗,就是创作的时候就忘了别的东西了,什么吃饭、睡觉。
罗大佑:不知道,我只是在后来吃饭的时候发现菜都是冷的。
鲁豫:这时候没想过去搞音乐吗?
罗大佑:没有。我喜欢音乐 ,是我父亲一直跟我讲这个社会里面医生还是比较受人家尊敬的啦。唱歌很有趣,你算是有天分而且愿意努力,但唱歌没有办法混饭吃。所以他跟我讲,不要放弃医生,但是继续做你音乐没有关系。我本来有一点想去考音乐学院之类的,他觉得不要,那我觉得他讲的是有道理的。
1972年,罗大佑果然考取了一所医学院,但他却没有就此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而是决定休学复读一年,再考一所更能让他满意的医学院。没想到正是在这一年复读,且是独自居住的时间却是他日后音乐生涯中的关键一年。这就是当时罗大佑加入的一个名叫洛克斯的合唱团。
鲁豫:等到后来你上大学之后,医学院的课程都挺重的。那你怎么办音乐、上课?
罗大佑:我有个本领一年是所有的科目加起来它起码应该有200多个学分。……没有一个超过70分的,但也没有一科低过60分的,全部都是60几分。
……
罗大佑:一直到我大概大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个电影叫《闪亮的日子》的,一个副导演写信跟我说,你不是对写歌有兴趣吗?要不要过来参加这部电影主题曲配音。我就写了几首歌曲给他听。这是第一首被发表,被人唱的一首歌。
这首歌之后,可能跟音乐圈有了很多的联系,但当时还是那种状态。学医、还是搞音乐,学医、还是搞音乐。
1980年,罗大佑长达7年的医学求学生涯终于告一段落,他也如愿考取了医师执照,即将走上自己作为一名医师的职业道路。
1982年 28岁的罗大佑发行了生平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没想到这张专辑的流行却造成台湾史无前例的自行风潮。同年,罗大佑生平第一次举办演唱会。那时的罗大佑,墨镜、黑衣、卷发,无论是形象还是歌声都充满了激情、奋力。
罗大佑:刚开始录影以后,找唱片公司找不到。因为大家讲神经病听这种歌。戴着墨镜、穿黑衣服,这个歌我们都听不懂,叫什么《之乎者也》、什么恋曲,还有1980。那种歌名那时候是很怪的。后来我就跟邱复生、张艾嘉组了一个制作公司,那滚石唱片正好有心要做不一样的音乐,结果大家一拍即合。在1982年4月7号,出了这张唱片。
鲁豫:那时候就能够听到,比如说开车听到那个收音机里面会放你的歌,电视里会有你的歌。一开始感觉很奇怪吧是不是》
罗大佑:感觉很奇怪,很不真实觉得。开始是觉得蛮开心的,过一阵就开始觉得怪怪的。后来,我出了第二张唱片,我就很怕。
……
罗大佑:那歌里面也会有一些批判的一些音乐,那个时候国民党也不喜欢我,我家里觉得做医生不好好干。这时候已经下定决心要不要离开医院了。在1983年8、9月份左右吧,出了《未来主人翁》以后就再也没有没回去医院过。
1983年 罗大佑的第二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问世。来年,他的第三张个人专辑《家》接踵而至。然而当时这两张专辑却并没有受到听众好评。一边是音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边是十年来与医学员之间的不舍,罗大佑一度陷入挣扎。终于在1984年底,随着一场名为最后一个与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会的结束,罗大佑也宣布暂时退出流行乐坛远赴美国。
……
1988年,在长达4年的酝酿之后,罗大佑的又一拟作《爱人同志》问世了。正如他当年用《之乎者也》敲开音乐的那扇大门一样,《爱人同志》再次轰动台湾乐坛,其中《恋曲1990》和《你的样子》是周润发主演的电影《阿郎的故事》的主题曲与片尾曲。而这张专辑更是在市场上创下53万张的天文销售记录。时至今日,这个数字依然是罗大佑所有专辑销量的顶峰。
《爱人同志》在轰动台湾乐坛的同时,也惊动了香港乐坛,专辑里的曲目开始频频被选中为香港电影的主题曲和配乐。1990年时,也就是在《爱人同志》专辑问世两年之后,罗大佑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厂,也由此打开了自己在香港的另一番天地。
在香港那段时间,罗大佑写了很多的歌,自己的歌,也帮电影、帮别人写了很多的歌。但那段时间真正他奠定了在港台音乐界,在华语音乐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
罗大佑:他走了之后有段时间很痛苦,觉得好像有个支柱倒掉了,所以不能写东西……
1994年阔别歌坛六年之后,专辑《恋曲2000》出版发行。然后没想到,当罗大佑最新专辑《美丽岛》姗姗来迟时已是转眼的2004年。这时,距离罗大佑发行上张专辑已是十年之后。整整十年之间,经历失去父亲的切肤之痛,经历香港、台北、纽约几地的辗转,他经历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而罗大佑依然选择用音乐来记录自己的这十年。
……
从1982年5月18日,罗大佑首场演唱会到1984年最后一个与你相互取暖的夜晚告别演唱会;
从2000年在上海大陆观众首度与罗大佑相逢,从此拉开了杭州、南昌、昆明各地举办的四季巡回演唱会;从2002年的12月31日晚,罗大佑在首都体育馆登台,一场《围炉》音乐晚会与我们共度了2002年的最后一刻;2004,香港演唱会;2005年即将启程的北京《之乎者也》演唱会。罗大佑用他辽远很久的声音将记录他与我们共同的青春与岁月。
鲁豫:今年为什么叫《之乎者也》?
罗大佑:好像又回到最开始的那个感觉,回到最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