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首頁/精彩樂評/論羅大佑開拓“半古典”音樂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m
a
c
h
i
e
a
l

 

記得在早兩年的報紙上看到過一則文章,說的是一些藝朮型的流行歌手正在掀起一種“返璞歸真”的音樂潮流,在音樂中一概只用不插電的樂器,藉此追求一種完完全全的藝朮美。作者稱之為“半古典”音樂。說到現在象 bbs這樣的場合,人們明顯是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態去理解和對待古典音樂的,這種心態就是:既想“古典”而又因為不了解古典因而不敢“古典”,或干脆,抵制古典。所以,我覺得有必要通過討論一下羅大佑的這種“半古典”,來闡明本人的看法: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并不完全矛盾,它們是有可能結合在一起,體現出更新的音樂內涵的。

我想羅大佑大家是不會陌生的了,從《鹿港小鎮》、《閃亮的日子》,到《巒曲1990》,再到《皇后大道東》,他的作品一直具有很高的原創性和前瞻性。這次他憑借著其深厚的音樂功底,以及他過去“領導”潮流的能力,決定與香港愛樂管弦樂團合作,跨入陌生的嚴肅音樂圈,開拓古典音樂(或者說是嚴肅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半古典”音樂領域。其實,除了羅大佑,一些歌手也開始走這條路了。例如,齊豫的歌就具有濃郁的古典氣息,她的唱法也是以美聲唱法為基礎的。

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不可自拔的怪圈,特別是香港的音樂圈,在高度商業化的營利的目的驅使下,唱片公司不斷推出大量的“廉價”(在藝朮上)的具有高回報的音樂作品,卻使人們逐漸對每天都出版的越來越多差不多的新歌失去興趣(至少在大陸是這樣)。

這里面包含了兩方面的原因:1)現時的流行音樂取材太過單一,隨著現代人生活的多樣化,流行音樂就越來越滿足不了他們的口味﹔ 2)現代人生活方式及追求的改變,以及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使得他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藝朮化的作品。因此,歌手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一直被他們所忽略的古典音樂領域,除了受近來流行的“懷舊”、“復古”風影響外,更希望結合古典音樂那深沉的極富內涵的表現手法,把流行音樂推向新的高度。

羅大佑的嘗試無疑只是大膽的開始。他認為,“半古典”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一方面負有提升通俗文化的任務,另方面是精致藝朮成型的基礎。

“半古典”音樂的來源有很多,除了科班出身的音樂家外,還有搖滾樂、爵士樂、以及一些活躍的“地下音樂”。只是人們都不敢、不想、或沒有想到把自己的作品定位為通俗與古典的中介。所以羅大佑要“拉近古典與流行”的努力,確是令人耳目一新。

羅大佑提倡先從樂器上有所改變,使用完全不插電的樂器。無疑是對現代 插電樂器那“技巧不足,電聲搭救”的造成的對演奏表現力的不重視的一種否定,他認為只有完全采用不插電樂器,才能把作品的內涵完全表現出來,我想 這不一定是每一個原創歌手都能做到的,所以這樣一來,一些“東郭先生”難免會現形了。

另外,古典音樂的表現手法及技巧更是值得借鑒的,但這有賴于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其實,古典音樂并不難懂,只有有適當的引導,會有很多人迷戀上它的。起碼,我本人經歷了從不懂到懂的過程,這一點我是很有體會的。

文中提到,羅大佑目前的工作尚處在探索階段,比如,他在台灣的一些演唱會上,演唱了早期西洋歌曲、早期國語歌曲(大陸歌曲)、現代國語歌曲和王洛賓邊疆民謠,透過時間與空間的回顧,為現代音樂文化作見証。

不管以后這種嘗試是否成功,羅大佑提出的“半古典”的音樂形式,確是一種復雜的音樂哲學的改變,它將為流行音樂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是眾多樂迷非常感興趣的。

(來源:深圳一網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