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羅大佑2002年北京演唱會專輯/晚會曲目的遺憾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迷彩中哪一束是鑽石的光芒?--晚會曲目的遺憾

文/康橋雨人

羅大佑的歌如同杜甫的詩,賦到滄桑曲曲工。
  但是對我個人而言,難免又有偏愛,不僅僅是歌曲本身,也有環境和際遇等聽歌人的背景原因。有的歌,那時心動,今生心動。
  十三年前,《愛人同志》給單純學子帶來狂熱的啟蒙。
  畢業前夕,《將進酒》指點我步出校門外社會人文的厚重。
  從黃花崗以來的迭代青年,我想都能在《七十二變》中感觸共同的靈犀,無論多老,我都會不猶豫的投上年輕時最愛的一票。
  也許羅大佑到了那一天不會唱給我們聽,他不偏愛他每一個作品。但我要等,我要等,我自己心目中會有那聲音的回響,飛躍過千山萬水歌聲的翅膀向藍色的海洋,穿越過重重困難不屈的音符在廣闊的霄云上!

面對羅大佑,我還要聽,我還要聽,張艾嘉曾經演繹的《我們曾經年輕》﹔娃娃曾經演繹的《曾經滄海》、《女子宣言》﹔還有合唱的《再會吧,素蘭》

另外,有誰以為北京是香港嗎?晚會預備的《飛車》何不還原為《火車》呢?我們愛聽那“一站一站過過停停男兒的天外天”。羅大佑的閩南話作品更能體現藝朮的原味,接近鄉土濡染著醉人的芬芳,我們會聯想到王楨和那一群耕耘者,那一群兩岸朴素文化事業的將軍族,我們愿意做那親切的聯想。《故鄉》很難聽到,除了表達形式的不同,可以仰望魯迅的同名小說。還有那首“古早台灣無人知”,簡直就是“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