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羅大佑2005年演唱會/觀感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觀感

文/忙盲聾龍

首體明顯受環境的限制,這回搞三面看台的嘗試得失參半,兩側380價位的音響效果明顯不如圍爐,俺見勢不妙,明智的換了座位,估計坐到了480/580左右的座位才可以。場地票效果應該是不錯。。。但這回音響實在是不行,真要給打不及格了。

說說曲目,這次選美麗島里面的歌曲過多,可以說是一個冒險,《美麗島》只夾雜在說書人1中隱約能聽到几句(那時候我還沒換座位,效果極差)。《時光慢慢消失》讓人昏昏欲睡,《網路》証明了觀眾不熟而且聽不清的歌是一個冒險﹔《伴侶》《寧靜溫泉》效果都不錯,有水准以上的演出,《傾城之雨》還可以,只是電吉他延時調得太長了。

說說一些新意思,

開場的大屏幕,迅速轉動的時鐘指針,逐漸轉化為仿佛黑客帝國中的黑幕雨滴,只不過那雨滴是一首一首老羅的經典歌名,越落越快,這個創意真的不錯。

《之乎者也》几段歌詞的中間,老羅用了《真的假的》的歌詞,第一首歌中間包含最后一首歌,也算一個創意吧。
  和李泉 鋼琴,《鄉愁四韻》吉他與鋼琴 得不錯,唱得過快,過于隨意,完全是不同的處理。
  《黑發》、《野百合》、《東方之珠》鋼琴對奏的效果不錯,尤其是大屏幕上分左右或斜角展示兩人鋼琴技巧的時候,是個比較炫場的處理。
  《青春舞曲》《誕生》適用了琵琶,嗩吶等多種樂器形式,西域之風得到加強,老羅手持的那個新疆鈴鼓也增了几分效果。
  閩南歌曲的女歌手比較胖,戴了頸珠和腕珠,手鈴。。。還是什么別的東西,有點像跳大神。。。
  《船歌》最開始那段笛子吹得頗為楚楚動人,后面用了一段伴唱的慢板,又用了一段類似樣板戲的快板,嗩吶也加了進去,比較鬧。我認為這首的編曲配器不算太成功。
  《七十二變》的詞不能錯得再錯了,建議以后老羅只唱頭尾兩段好了,實在難為他了。
  《寧靜溫泉》的效果超好,可惜觀眾不熟,我覺得這是我比較滿意的一首歌。
  《鹿港》超級棒,我的意思是比圍爐和香港那次還棒,尤其是結尾最后的狂飆吉他和炫閃的光電效果,有一種令人欲死不得的感覺,我覺得當時我就差點暈過去了。喊著嗓子拍巴掌都要拍死了過去。

安可,不得不提一句。

觀眾同志們的表現太讓我失望了,居然不喊安可就離場,我們站在那里一直喊,看到舞台燈光重新亮起來,我都要快樂地瘋了。

老羅說,我們告別了一個偉人的時代(是誰?毛?鄧?江?),現在要開始我們自己的時代,我們都不要做孤兒!!!--《亞細亞的孤兒》,超棒!!!那些提前退場以及此時聽到音樂返回的同志們都應該感到害臊!!!尤其是北京人,不點名批評了。

接受了這個教訓,居然到孤兒結束之后大家還不堅持,再次讓我失望。

只是那几秒鐘的猶豫,估計讓主辦方找到了台階下,大屏幕就開始播人員名單,唉──人心不齊。。。

俺周圍的人都是正襟危坐,480/580的人就是不一樣啊,唉。。。反正俺是從頭唱到尾的,別人的橫眉冷對俺也不管,安可的喊叫也一聲不少,夠對得起老羅,就是嗓子喊啞了。

總體我給打70∼80分,比圍爐效果低一些。

有些事情需要承認 (接著補充一些觀感)

能夠接受新專輯的人還是少數。

昨天我說《時光慢慢地消失》讓人昏昏欲睡,那只是一個形容。實際上我覺得這首歌的現場處理已經很難得,第一,合成器出來的音效比較接近專輯里面的那種效果﹔第二,刪了一些冗長的歌詞,最后只用了兩段咒語就結束,還算到位﹔第三,昨晚上俺開始睡覺睡不著,滿腦子不是別的,就是那滴滴答答的鐘表走針和那鬼魅一般的咂舌音,然后就是很曖昧的"時光在慢慢地消失",說明還是印象很深。老羅敢冒大風險唱這首,而且效果中規中矩,已屬不易。

《網路》也是同樣冒險,這首歌如果安排在后面的話,一定要捱噓的,幸好是安排在前面。

《傾城之雨》老羅的嗓子發揮一般,唱了兩次“忽暗忽明忽晴忽雨”,海藍色燈光背景和大屏幕的雨點效果的烘托是個不錯的亮點,這首歌應該唱得再靜、再靜一點,唱成余味不絕的感覺才好,可昨天的音響和整場氣氛都太喧鬧了,失去了平衡。

《伴侶》吉他彈唱的效果應該還是頭一回看到,相比鋼琴版的效果而言,速度偏快。但“多少付出的解脫,留下的才能夠承諾,伴侶有一顆不能怨尤誤解的心”反復效果的現場感很強,我從來不認為港版混了《明天會更好》那段是神來之筆,昨天沒有用明天會更好,我很滿意。

《寧靜溫泉》如果伴音和聲的層次和上升感能夠再處理一下就完美了,另外有點美中不足的是老羅的“什么樣的幸福要你去追逐”有點不太明顯的跑調,不過整體來講,如果將來作碟的話,這首歌應該效果很好。

另外有誰知道說書人1的時候老羅在上面打鼓之后唱的是什么?

我聽到了一兩句《美麗島》的歌詞,在此之前的似乎是《原鄉》?

《戀曲2000》中唯一的一首《就這么樣吧》是不是從來沒有在內地演唱會唱過?我覺得這首歌的間奏缺少了曼陀林效果后,總是有一種過于倉促的感覺。現場的燈光很值得一提,當唱到“就讓這血液如年輕時,一樣是紅”,燈光果真打的就是血紅的顏色﹔“就讓這晴空如年輕時,一樣是藍”,便是海洋般的湛藍色﹔每次那悠長的“嘿,就這樣吧”的時候,中間的黃燈一定是隨之開啟的,但不知道為什么,“闊別的臉色,復出的臉色時”,為什么就不能──“一樣是黃”?(燈光失誤?or 政治因素?)

《誕生》里面老羅的鈴圈用得極有水准,我特別喜歡他將鈴圈抖落向下,然后划一個大圓,在頭頂合十的那個效果。而且他的鈴圈拍點都是打在弱拍上,特別提氣,很有韻感的節奏,相當不俗。

《鹿港》最后 吉他的時候有几個小花絮,
  老羅先是玩命跟右邊吉他手在 ,估計是忘掉了還有另一個,左邊的那位撞了他一下他才轉過身來。
  通常都是老羅在 的過程中舉一次手示意樂隊進入尾聲的,但昨天舉了兩次,俺很懷疑第一次是不是舉錯了,也許馬上醒悟過來了,然后接著多 了几個小節。
  進入尾聲后,樂隊的那個大段連續的前附點節奏處理從來沒在其他場合聽到過,極具戲劇感,燈光也如電光火石一般,非人間的感覺。俺就是在那個剎那感覺到了極度的興奮,從來沒有過的要死的感覺,扯嗓子拍巴掌都能讓自己完全眩暈了,這是我聽到的最完美的鹿港!希望將來還能有幸在碟里聽到。

---------------------------------

但總體來說,昨天還是存在几個極其嚴重的問題,不明白老羅為什么沒有注意。

一個是串場的氣氛節奏,以前我們都總責怪老羅說得太多,可是昨天當前三段只用了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就匆匆忙忙過去,中間很少言語串場,也沒有能說的嘉賓能夠彌補一些靜場的氣氛的時候,現場的感覺一定是缺了點什么。這時候如果回想圍爐里面,說實在的,圍爐里面除了讀秒那段有點煩之外,整體的老羅絕對是妙語迭出,極好的營造了氣氛。而昨天的串場則很不盡人意。

另一個就是快慢歌比例感覺有點失衡,節奏和口感的歌占了絕大多數,很多原有的慢歌也改編成快歌了,這一點上比圍爐選曲方面的精致要差一些。再加上音響的問題,我相信影響的確不小(因為報紙上都直接說音響不好了,這在北京媒體上應該算少見)。

blues:羅大佑8.26演唱會觀后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場演唱會失望的﹔其實我也一樣。來之前我就有預感。我想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自己被自己感動。可真正讓我失望的還不是羅大佑,是周圍麻木的人群。我買的380的票,找了個沒人坐的680的座。開始以為沾了便宜,可隨著演唱會進行,越來越感覺不對勁。我獨自一人在大喊大叫,每首歌都能跟唱,其他人都在麻木的觀看,倒是有不少人在側目看我,好像見到怪獸。唉,看圍爐的時候哪有這種感覺。我想,這不光是羅大佑扇情不夠,或當晚音響太次所能解釋的。要是圍爐,那個巴奈上來就會被哄下去的。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帶動了有限的几個人跟著唱起來。也許我這個位置的人能買的起高價票,大概都是有點身份的人,比較矜持,放不太開吧。我是喝了些酒才去的,還設法帶進場了n罐啤酒,邊喝邊唱。酒精帶給了我很興奮的感覺。尤其是《鹿港小鎮》,高潮部分我是站起來鼓掌聽完的。周圍無一人跟我站起來,我也不管他們了。草草開始,又草草收場,這是我最后的感覺。甚至有些覺得羅大佑有些不尊重我們這些觀眾,才十點半不到就結束了。出來后我在門口等了一會,反正時間也早,試試等等大佑。結果沒等到,但等到了樂隊的那些人。看到那個巴奈,就讓她簽了個名,一問她才16歲。后來我一眼就認出了李庭匡,趕快讓他也簽名。我還和他握了握手,問倪方來在嗎,他說沒有來。李庭匡很瘦小,戴著常戴的那個寬邊眼鏡。他的手很小很涼很干燥,就這個瘦小的男人用瘦小的手演繹著大佑的那些歌。作為一個吉他愛好者,也算有個意外收獲吧!

忙盲聾龍:心態不一樣

我覺得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多半只和佑迷自己的心態有關,和老羅沒太大關系。

說說里面提到的几個問題,

我也認為舞台的這次設計不是很合理,局促是主要的理由,舞台小,兩個通向觀眾席前斜角的通道很短,這也就直接決定了老羅的活動范圍不會很大(至于是不是因此老羅的體力有了保障,到了演唱會快結束的時候才迸發出高潮,不好說)。這篇文中形容的看台視角情況是客觀的,這的確有可能是一個影響情緒和互動的潛在因素。

燈光,我認為絕對談不上是失敗,燈光與整體編曲還是統一的,大屏幕和圓背景的效果是不錯的。我覺得之所以感覺不朴素,只是因為選曲和配器的原因,和燈光沒什么直接關系。

音響,不說了,前面已經和加菲有了很好的闡述。

《美麗島》六首歌的嘗試,從相對來說,我認為是成功的──因為在演唱會之前我很擔心老羅這樣做是過于冒險的,但從實際來看,至少有四首還是算成功的。當然,如果要求它和經典老歌一樣成功,那是不現實的。至于說算不算硬性推廣,我認為不能算,或許當初老羅在專輯沒有賣的時候唱《停不住的愛人》《伴侶》算硬性推廣,現在專輯都推出快一年了,該接受的至少也能接受几首了吧,有什么硬性推廣一說?

嗩吶手的演奏亦同理﹔非羅大佑本人的演唱亦同理。"....這個???有點過于偏駁了吧。是不是推廣一下也能夠,齊豫的演唱亦同理,李庭匡的Solo亦同理呢?

至于說盼望的經典曲目──滿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而且,我有這樣的看法,想聽經典的,當初就應該看圍爐去。而既然已經有了一次圍爐,在北京再搞一次類似的演出是意義不大的──這就不該是羅大佑干的事。至少到目前為止,他仍然是一個永不停止的斗士,值得尊敬?

我與本文這位朋友的觀點恰恰相反,正因為看了這次演唱會,我認為老羅還是足夠誠實的,頭腦中有足夠想法,野心也還是有的,所以下次他如果還來北京,說還有新意思,我還是會相信他。當然,這次演出是有一些不足,但誰又能永遠不犯錯呢?

試想一下,如果跨過而立,挺進不惑的這批最忠實歌迷都只愿意在舊日美好回憶中自我老去,難道去希望20几歲,甚至更小的佑迷能做得更好么?

羅大佑老了?不要開玩笑──先問問自己老沒老?

(閃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