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罗大佑2005年演唱会/观感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观感

文/忙盲聋龙

首体明显受环境的限制,这回搞三面看台的尝试得失参半,两侧380价位的音响效果明显不如围炉,俺见势不妙,明智的换了座位,估计坐到了480/580左右的座位才可以。场地票效果应该是不错。。。但这回音响实在是不行,真要给打不及格了。

说说曲目,这次选美丽岛里面的歌曲过多,可以说是一个冒险,《美丽岛》只夹杂在说书人1中隐约能听到几句(那时候我还没换座位,效果极差)。《时光慢慢消失》让人昏昏欲睡,《网路》证明了观众不熟而且听不清的歌是一个冒险;《伴侣》《宁静温泉》效果都不错,有水准以上的演出,《倾城之雨》还可以,只是电吉他延时调得太长了。

说说一些新意思,

开场的大屏幕,迅速转动的时钟指针,逐渐转化为仿佛黑客帝国中的黑幕雨滴,只不过那雨滴是一首一首老罗的经典歌名,越落越快,这个创意真的不错。

《之乎者也》几段歌词的中间,老罗用了《真的假的》的歌词,第一首歌中间包含最后一首歌,也算一个创意吧。
  和李泉飚钢琴,《乡愁四韵》吉他与钢琴飚得不错,唱得过快,过于随意,完全是不同的处理。
  《黑发》、《野百合》、《东方之珠》钢琴对奏的效果不错,尤其是大屏幕上分左右或斜角展示两人钢琴技巧的时候,是个比较炫场的处理。
  《青春舞曲》《诞生》适用了琵琶,唢呐等多种乐器形式,西域之风得到加强,老罗手持的那个新疆铃鼓也增了几分效果。
  闽南歌曲的女歌手比较胖,戴了颈珠和腕珠,手铃。。。还是什么别的东西,有点像跳大神。。。
  《船歌》最开始那段笛子吹得颇为楚楚动人,后面用了一段伴唱的慢板,又用了一段类似样板戏的快板,唢呐也加了进去,比较闹。我认为这首的编曲配器不算太成功。
  《七十二变》的词不能错得再错了,建议以后老罗只唱头尾两段好了,实在难为他了。
  《宁静温泉》的效果超好,可惜观众不熟,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首歌。
  《鹿港》超级棒,我的意思是比围炉和香港那次还棒,尤其是结尾最后的狂飙吉他和炫闪的光电效果,有一种令人欲死不得的感觉,我觉得当时我就差点晕过去了。喊着嗓子拍巴掌都要拍死了过去。

安可,不得不提一句。

观众同志们的表现太让我失望了,居然不喊安可就离场,我们站在那里一直喊,看到舞台灯光重新亮起来,我都要快乐地疯了。

老罗说,我们告别了一个伟人的时代(是谁?毛?邓?江?),现在要开始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都不要做孤儿!!!--《亚细亚的孤儿》,超棒!!!那些提前退场以及此时听到音乐返回的同志们都应该感到害臊!!!尤其是北京人,不点名批评了。

接受了这个教训,居然到孤儿结束之后大家还不坚持,再次让我失望。

只是那几秒钟的犹豫,估计让主办方找到了台阶下,大屏幕就开始播人员名单,唉——人心不齐。。。

俺周围的人都是正襟危坐,480/580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唉。。。反正俺是从头唱到尾的,别人的横眉冷对俺也不管,安可的喊叫也一声不少,够对得起老罗,就是嗓子喊哑了。

总体我给打70~80分,比围炉效果低一些。

有些事情需要承认 (接着补充一些观感)

能够接受新专辑的人还是少数。

昨天我说《时光慢慢地消失》让人昏昏欲睡,那只是一个形容。实际上我觉得这首歌的现场处理已经很难得,第一,合成器出来的音效比较接近专辑里面的那种效果;第二,删了一些冗长的歌词,最后只用了两段咒语就结束,还算到位;第三,昨晚上俺开始睡觉睡不着,满脑子不是别的,就是那滴滴答答的钟表走针和那鬼魅一般的咂舌音,然后就是很暧昧的"时光在慢慢地消失",说明还是印象很深。老罗敢冒大风险唱这首,而且效果中规中矩,已属不易。

《网路》也是同样冒险,这首歌如果安排在后面的话,一定要捱嘘的,幸好是安排在前面。

《倾城之雨》老罗的嗓子发挥一般,唱了两次“忽暗忽明忽晴忽雨”,海蓝色灯光背景和大屏幕的雨点效果的烘托是个不错的亮点,这首歌应该唱得再静、再静一点,唱成余味不绝的感觉才好,可昨天的音响和整场气氛都太喧闹了,失去了平衡。

《伴侣》吉他弹唱的效果应该还是头一回看到,相比钢琴版的效果而言,速度偏快。但“多少付出的解脱,留下的才能够承诺,伴侣有一颗不能怨尤误解的心”反复效果的现场感很强,我从来不认为港版混了《明天会更好》那段是神来之笔,昨天没有用明天会更好,我很满意。

《宁静温泉》如果伴音和声的层次和上升感能够再处理一下就完美了,另外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老罗的“什么样的幸福要你去追逐”有点不太明显的跑调,不过整体来讲,如果将来作碟的话,这首歌应该效果很好。

另外有谁知道说书人1的时候老罗在上面打鼓之后唱的是什么?

我听到了一两句《美丽岛》的歌词,在此之前的似乎是《原乡》?

《恋曲2000》中唯一的一首《就这么样吧》是不是从来没有在内地演唱会唱过?我觉得这首歌的间奏缺少了曼陀林效果后,总是有一种过于仓促的感觉。现场的灯光很值得一提,当唱到“就让这血液如年轻时,一样是红”,灯光果真打的就是血红的颜色;“就让这晴空如年轻时,一样是蓝”,便是海洋般的湛蓝色;每次那悠长的“嘿,就这样吧”的时候,中间的黄灯一定是随之开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阔别的脸色,复出的脸色时”,为什么就不能——“一样是黄”?(灯光失误?or 政治因素?)

《诞生》里面老罗的铃圈用得极有水准,我特别喜欢他将铃圈抖落向下,然后划一个大圆,在头顶合十的那个效果。而且他的铃圈拍点都是打在弱拍上,特别提气,很有韵感的节奏,相当不俗。

《鹿港》最后飚吉他的时候有几个小花絮,
  老罗先是玩命跟右边吉他手在飚,估计是忘掉了还有另一个,左边的那位撞了他一下他才转过身来。
  通常都是老罗在飚的过程中举一次手示意乐队进入尾声的,但昨天举了两次,俺很怀疑第一次是不是举错了,也许马上醒悟过来了,然后接着多飚了几个小节。
  进入尾声后,乐队的那个大段连续的前附点节奏处理从来没在其他场合听到过,极具戏剧感,灯光也如电光火石一般,非人间的感觉。俺就是在那个刹那感觉到了极度的兴奋,从来没有过的要死的感觉,扯嗓子拍巴掌都能让自己完全眩晕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完美的鹿港!希望将来还能有幸在碟里听到。

---------------------------------

但总体来说,昨天还是存在几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不明白老罗为什么没有注意。

一个是串场的气氛节奏,以前我们都总责怪老罗说得太多,可是昨天当前三段只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匆匆忙忙过去,中间很少言语串场,也没有能说的嘉宾能够弥补一些静场的气氛的时候,现场的感觉一定是缺了点什么。这时候如果回想围炉里面,说实在的,围炉里面除了读秒那段有点烦之外,整体的老罗绝对是妙语迭出,极好的营造了气氛。而昨天的串场则很不尽人意。

另一个就是快慢歌比例感觉有点失衡,节奏和口感的歌占了绝大多数,很多原有的慢歌也改编成快歌了,这一点上比围炉选曲方面的精致要差一些。再加上音响的问题,我相信影响的确不小(因为报纸上都直接说音响不好了,这在北京媒体上应该算少见)。

blues:罗大佑8.26演唱会观后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场演唱会失望的;其实我也一样。来之前我就有预感。我想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自己被自己感动。可真正让我失望的还不是罗大佑,是周围麻木的人群。我买的380的票,找了个没人坐的680的座。开始以为沾了便宜,可随着演唱会进行,越来越感觉不对劲。我独自一人在大喊大叫,每首歌都能跟唱,其他人都在麻木的观看,倒是有不少人在侧目看我,好像见到怪兽。唉,看围炉的时候哪有这种感觉。我想,这不光是罗大佑扇情不够,或当晚音响太次所能解释的。要是围炉,那个巴奈上来就会被哄下去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带动了有限的几个人跟着唱起来。也许我这个位置的人能买的起高价票,大概都是有点身份的人,比较矜持,放不太开吧。我是喝了些酒才去的,还设法带进场了n罐啤酒,边喝边唱。酒精带给了我很兴奋的感觉。尤其是《鹿港小镇》,高潮部分我是站起来鼓掌听完的。周围无一人跟我站起来,我也不管他们了。草草开始,又草草收场,这是我最后的感觉。甚至有些觉得罗大佑有些不尊重我们这些观众,才十点半不到就结束了。出来后我在门口等了一会,反正时间也早,试试等等大佑。结果没等到,但等到了乐队的那些人。看到那个巴奈,就让她签了个名,一问她才16岁。后来我一眼就认出了李庭匡,赶快让他也签名。我还和他握了握手,问倪方来在吗,他说没有来。李庭匡很瘦小,戴着常戴的那个宽边眼镜。他的手很小很凉很干燥,就这个瘦小的男人用瘦小的手演绎着大佑的那些歌。作为一个吉他爱好者,也算有个意外收获吧!

忙盲聋龙:心态不一样

我觉得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多半只和佑迷自己的心态有关,和老罗没太大关系。

说说里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我也认为舞台的这次设计不是很合理,局促是主要的理由,舞台小,两个通向观众席前斜角的通道很短,这也就直接决定了老罗的活动范围不会很大(至于是不是因此老罗的体力有了保障,到了演唱会快结束的时候才迸发出高潮,不好说)。这篇文中形容的看台视角情况是客观的,这的确有可能是一个影响情绪和互动的潜在因素。

灯光,我认为绝对谈不上是失败,灯光与整体编曲还是统一的,大屏幕和圆背景的效果是不错的。我觉得之所以感觉不朴素,只是因为选曲和配器的原因,和灯光没什么直接关系。

音响,不说了,前面已经和加菲有了很好的阐述。

《美丽岛》六首歌的尝试,从相对来说,我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在演唱会之前我很担心老罗这样做是过于冒险的,但从实际来看,至少有四首还是算成功的。当然,如果要求它和经典老歌一样成功,那是不现实的。至于说算不算硬性推广,我认为不能算,或许当初老罗在专辑没有卖的时候唱《停不住的爱人》《伴侣》算硬性推广,现在专辑都推出快一年了,该接受的至少也能接受几首了吧,有什么硬性推广一说?

唢呐手的演奏亦同理;非罗大佑本人的演唱亦同理。"....这个???有点过于偏驳了吧。是不是推广一下也能够,齐豫的演唱亦同理,李庭匡的Solo亦同理呢?

至于说盼望的经典曲目——满足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而且,我有这样的看法,想听经典的,当初就应该看围炉去。而既然已经有了一次围炉,在北京再搞一次类似的演出是意义不大的——这就不该是罗大佑干的事。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仍然是一个永不停止的斗士,值得尊敬?

我与本文这位朋友的观点恰恰相反,正因为看了这次演唱会,我认为老罗还是足够诚实的,头脑中有足够想法,野心也还是有的,所以下次他如果还来北京,说还有新意思,我还是会相信他。当然,这次演出是有一些不足,但谁又能永远不犯错呢?

试想一下,如果跨过而立,挺进不惑的这批最忠实歌迷都只愿意在旧日美好回忆中自我老去,难道去希望20几岁,甚至更小的佑迷能做得更好么?

罗大佑老了?不要开玩笑——先问问自己老没老?

(闪亮的日子)